【你看到大明此刻的乱局,心中担忧,想起曾经的那位在你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叶铭,你不禁在想,如果当时陛下听了叶铭的话语,放弃辽东,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只是很快,你就摇了摇头,此刻说这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崇祯五年六月,弹劾袁崇焕的奏本,已经慢慢变多,其中数兵科给事中李万基之言,最为激烈,他言从古至今征战,未有陈兵十五万,数年而不进者!也从来没有为防范敌人,虚设十五万兵马坐食自困者!朝廷每年靡费千万两,只得守成之众,而非进取之兵,殊为可笑。】
【你心中叹息,如此压力之下,辽东局势,怕是难以维持了,果然,没过多久,蓟辽督师袁崇焕找到你,让你做好进攻三义关的准备,你明白,朝廷已经无法维持辽东的局面,西北辽东两线作战,继续拖下去,大明必然会被拖垮,所以朝廷希望辽东之兵,锐意进取,伺机与建奴决战,尽早分出胜负。】
【你心中泛起担忧,在这样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备战,实在是极为危险,而朝廷直接派出钦差督战,你无可奈何,也只能顺从。】
朱由检也必须是叹息,的确是危险,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如今局势,已经顾不得其他了,布置在辽东的将士,必须要主动出击,寻找战机了,因为朝廷已经无法担负辽东和西北两线作战的巨大消耗了。
必须解决建奴,再让辽东的精锐入关平乱,大明才有一线生机。
而且,不能直接撤走,否则数年时间,花费数千万两白银经营地关宁锦防线,经营出来的固若金汤的广宁地区,就会为建奴做嫁衣。
【崇祯六年,袁崇焕带领十万大军,兵分三路,你带领其中一路三万兵马,向西而去,你们急于寻找建奴主力决战,可建奴故意遛你们,在偌大的草原上不见踪迹,只是不停派出小股军队袭扰,你们不堪其扰,士气大跌。】
朱由检脑海中,想起叶铭不久之前说的话,一旦主动找建奴决战,必定会失去天时地利人和,一旦你真正和建奴的大部队相遇,那就是建奴确信已经可以吃掉你。
如今看来,一语成谶。
叶铭的对建奴的了解,其他人根本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