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离奇死亡事件

梦想这种事,是不能胡乱说出来的,你的梦想要是什么靠谱的事儿,比如一间房一条狗,不愁吃喝,没事就晃荡,是会被人说胸无大志的。

可要是说什么梦想是当科学家、太空人什么的,自己又完全没概念。

还有一种就是老周这种,他的梦想具体是个啥,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就是觉得很多事不应该,结果临到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钟明识人的眼光不错,各种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虽然人手还是不够,但谁都能看得出来,一切都正走在“专人管专事儿”的正轨上。

老周管的是教育和宣传,宣传还好说,有个叫卢照辉的年轻人很合老周心意,做事也有条不紊,帮他分摊了很多工作。

但教育这事却不太好说。

钟明给老周定的调子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分四门,语文、数学、物理和道法。

刚开始老周确实是这么安排的,可很快就发现了一堆问题。

最要紧的事就是,大部分的人学这些东西都没用,生活和工作中根本用不上。

老周调查后发现,农民的孩子读书也不过是为了去当个工人。

钟明名下只有一个工厂,经过这么久的发展已经变得很大,因为麻子发觉到自行车部队的机动性,将会在未来战争中取得绝对的先手优势,所以在源源不断的给工厂下订单。

然而,这是标杆性工厂,标准的八小时工作制,员工楼、家属区等福利设施很完善,工资也超拔脱俗。

钟明可以不要效益,别的工厂却不行。

一个工厂是消化不了多少工人的。

南区赋税再多也供不起几千万人的高标准生活。

更多的工人会在竞争失败后,无奈的去到林明恩旗下的工厂,而林明恩的工厂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向市场作出妥协。

这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做的。

庞大的工业体系搭建过程中,如果没有盈利能力,能够及时收回成本,最后一定是空中楼阁。

因此,就有人建议,学校里教的知识应该以实用为主,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开教,农民的孩子只要会认字,能识数就可以胜任工厂的工作了。

而家境殷实的,有家庭教育背景的,可以另开一个班,学习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以便发挥更大作用。

而且,这样还可以省钱,省下的大量教育资源只要稍微倾斜,就可以培养出相当一部分“天才”。

老周没发表意见,就问了一下钟明,钟明没同意,还找了个由头把提建议的人关牢里了,说等他回去就问斩。

说实话,老周不是当官的料,放别人身上,这事就过去了,老周偏不,他不但不同意那个提议,还觉得钟明做的不对,来来回回给钟明拍了七封电报,终于让钟明回心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