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杨海燕游记(中)

杨海燕她们,被临时安置在一幢写字楼大厦中。

从前是写字楼,现在却成了她们的临时宿舍。

根据带领她们来的工作人员说,像她们这样的移民和留学生,在分配工作之前,都是这样安置的。

陪同她们的工作人员,都是女人,而且都是曾经的外国人。

很多都是她们一样的遭遇。

美洲欧洲的都有。

还有一些是来自非洲的荷比裔。

还有许多是亚洲面孔,说是很多都是曾经的日国人、韩国人。

当然,现在领她们来的人,都是欧裔。

说是方便交流。

而且这些“老人”,也是她们的临时管理者,或者是暂时的生活指导。

毕竟刚来的人,尤其是还有十四岁左右的小女孩,她们两眼一摸黑,什么都不懂,确实需要有人指导。

看着曾经身价昂贵的写字楼,现在居然成“棚户区”一样的“贫民窟”。

杨海燕怎么看,都觉得十分违和。

忍不住问道,“国内自己的居民,都住在哪里?”

魔都几千万人口,她很好奇,官方是怎么安置的?

一个来自大毛的工作人员解释道,“他们现在都不住高楼了,住在已经建好,或正在建设中的四合院。

像这样的写字楼,不过是废物利用而已。

杨海燕闻言,倒抽了一口冷气。

中国人,家的情结,那是深入到了骨子里的。

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魔都可是有几千万人啦,要多少四合院来安置?

那个东斯拉夫姑娘,骄傲的说,“我们中国人建房的速度,根本不是你能想象的?

如果说我们曾经是基建狂魔,那现在就是基建之神。

一夜之间,就能拆除一大片小区,重新盖上木质琉璃瓦房。

改造整个魔都,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不怪这个斯拉夫姑娘,这样骄傲。

她可不是杨海燕一样的赔款,而是为了中俄友谊而来的。

杨海燕感到太不可思议了?

觉得自己都要疯了,“拆除高楼大厦,来改建木瓦房?

木瓦房比钢筋水泥房更好吗?

难道是因为高楼大厦,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中国人就很排斥?”

她很想说,这不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吗?

“或许有这个因素。

但我们中国人,并不排斥先进的东西,尤其是好的东西。

没有你想的那么狭隘。

也不是所有的高楼大厦都拆掉,有些标志性建筑,比如体育馆、酒店等,都会保留的。

只是拆除原来的,钢筋水泥居民住房而已。

过去的高楼大厦,让人躲进小楼成一统,没有邻里关系,没有乡里乡亲。

而且四合院更像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