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万岁万岁万万岁

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暮色中泛着惨淡的金辉,宫墙下的呜咽风卷着沙尘,像极了这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

养心殿内,烛火摇曳,映得慈禧太后那张保养得宜却难掩惶急的脸忽明忽暗。

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珍珠扣,耳畔是李连英带着哭腔的急声禀报,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她紧绷的心上。

“老佛爷,您快拿个主意吧!”

李连英双膝跪地,额头抵着冰凉的金砖,声音里满是颤抖,

“外面的华夏军已经把皇宫围得水泄不通,前儿个神武门那阵仗您也瞧见了,他们的火炮口径比咱们神机营的抬枪粗三倍不止!方才小的去角楼查看,瞧见那炮口正对着太和殿的脊梁骨呢,要是您再不松口,下一秒炮火齐开,甭说这养心殿的楠木梁,就是京城那丈二厚的德胜门城墙,也经不住这般轰啊!”

他偷眼觑了觑慈禧的神色,见太后眉头拧成了疙瘩,赶紧又补了一句:

“还有咱们宫里的禁卫军,方才小的去巡营,好家伙,好些个兵丁连甲胄都没穿齐,躲在马厩里筛糠,有的甚至把兵器扔了,顺着宫墙根儿就想往外溜——这禁卫军都吓破了胆,宫墙上的哨位早就空无一人,您说这要是真打起来,咱们连个挡箭牌都没有啊!”

慈禧重重地哼了一声,端起桌上的盖碗抿了口茶,滚烫的茶水却没烫到她的舌尖,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天灵盖。

她活了近七十年,执掌大清权柄半个世纪,从辛酉政变到洋务运动,从甲午海战到庚子国难,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可今儿个这“华夏军”却透着股不一样的狠劲——他们不像英法联军那般只图财帛,也不像太平军那般喊着“天父天兄”的空口号,而是带着实打实的炮火和不容置疑的气势,一路从廊坊打到京城,连直隶总督的北洋新军都拦不住,这股力量让她打从心底里发怵。

“你倒说说,答应他们,哀家能落着什么好?”

慈禧放下盖碗,瓷盖与碗沿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殿内格外刺耳。

李连英连忙膝行两步,凑近了些低声道:

“老佛爷,咱们先保住性命要紧啊!您想,只要您没被华夏军抓住,凭着您这大半辈子的威望,满蒙八旗的子弟们心里还装着您呢!等过些日子风头过了,咱们再联络各省的旗人官员,收拢旧部,到时候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您忘了?当年庚子年咱们西狩西安,不也照样能回銮京城吗?可要是今儿个硬扛着,这皇宫一毁,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大清可就真的完了!”

“东山再起……”

慈禧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浑浊的眸子里忽然闪过一丝光亮。

她这辈子最放不下的就是手中的权力,方才李连英说的“华夏军炮火”“禁卫军溃散”她全没往心里去,可“还有翻身机会”这几个字,却像钩子一样勾住了她的心。

她忘了自己早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忘了这大清的根基早已被列强和内乱蛀空,满脑子都是若能保住性命,将来如何重新执掌权柄,让那些敢犯上作乱的“逆贼”付出血的代价。

“罢了罢了,”

慈禧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没了方才的犹豫,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给他回话儿吧,答应他。”

李连英听到这话,悬着的心瞬间落了地,额头上的冷汗都来不及擦,连忙磕了个响头:

“老佛爷圣明!小的这就去安排人给外面的石统领通报!”

说罢,他爬起来踉踉跄跄地往外跑,袍角扫过地上的烛台,险些将其碰倒,亏得一旁的小太监眼疾手快扶住了,才没闹出乱子。

消息顺着皇宫的角门一路传到廊坊的华夏军临时指挥部,赵国强正站在沙盘前,手指在标注着“紫禁城”的位置上来回摩挲。

他身后的参谋官捧着一份刚拟好的作战计划,上面详细写着若慈禧拒不投降,如何用炮火轰开宫门、如何保护皇宫内的文物古迹——这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六百年的基业,里面藏着无数国宝,他实在不愿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毁在自己的炮火之下。

“报告指挥官!皇宫传来消息,慈禧答应投降了!”

传令兵一路小跑进来,声音里满是兴奋,

“李莲英派来的人说,慈禧已经下令,即刻拟写退位电报,将全国权力移交咱们华夏军政府!”

赵国强猛地转过身,紧绷的肩膀瞬间放松下来,他抬手揉了揉眉心,长舒一口气:

“好!太好了!总算没让这紫禁城毁于一旦。”

他走到桌前,拿起笔在作战计划上划了个叉,又对参谋官道,

“通知下去,各部队原地待命,不得擅自行动,等皇宫的正式电报发出来,再按原定计划进驻京城。另外,让石头带人先去皇宫外围接管防务,务必保证皇宫内人员和文物的安全,不许任何人趁乱抢掠。”

“是!”

参谋官立正敬礼,转身快步离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午后一点五十分,一封盖着“大清帝国玉玺”的电报从皇宫的电报房发出,电波穿过京城的上空,传向全国各省的府衙、军营,甚至远在上海、广州的外国领事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日,我大清帝国政府正式将国家权力交于华夏军政府。自此,全国人民由华夏军政府统辖,各路外国机构一应事务,悉转由华夏军政府接洽;全国军政、民政、财政等要务,尽交华夏军政府管辖。各省官员须即刻整理境内所有政务文件,待华夏军政府派员接收;各地府库一律封锁,严禁私自动用;各军事要塞须保持现状,维护地方秩序,等候华夏军政府接管。钦此。”

这封电报像一颗炸雷,在整个大清帝国炸开了锅。

在遥远的江南,两江总督端方正坐在府衙的花厅里,手里捏着电报,手指因用力而泛白。他身旁的布政使颤声说道:

“大人,这……这老佛爷怎么就投降了?这华夏军到底是什么来头?咱们连他们的底细都没摸清,这权力移交……”

端方重重地将电报拍在桌上,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