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列强”互啄

第174章 “列强”互啄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月份逐渐临近,整个欧洲大陆都迎来了某种意义上比以往更加严酷的冬天。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大街小巷,积雪深深堆积,而与此同时,意大利与奥斯曼帝国也开始了全方位的军事行动,这使得原本就熊熊燃烧的战火变得更加炽烈。

“都怪那该死的丘吉尔和他手下的那帮英国佬把我们拖入了这场战争!但既然事已至此,抱怨已毫无意义,我们必须赢得胜利!艾哈迈德·杰马尔帕夏,我将前往波斯,而你负责进攻埃及。”

“明白。”

尽管并非本意,但在名为丘吉尔的灾星推动下,奥斯曼帝国最终还是卷入了世界大战。而他们的矛头首先指向的,便是被英国牢牢掌控的波斯和埃及地区,分别开启了波斯战线与中东战线。

埃及的战略重要性无需多言,那条闻名遐迩的苏伊士运河便坐落于此。而波斯更是英国的重要石油产地之一。

正因如此,在奥斯曼卷入之前,英国便趁着俄国在东线战场上被拖得疲惫不堪之际,果断放弃之前所采用的代理人战争策略,转而亲自下场指挥作战。

英方直接派遣印度军队横扫了陷入立宪困境的穆罕默德·阿里·沙及其保皇党势力,如愿以偿地彻底将波斯纳入其保护国体系,实现了对这片地区的完全控制。

此外,随着飞机、装甲车乃至坦克的出现,石油的重要性日益攀升。对于同盟国而言,形势已然不利,若想扭转局面,切断英国的石油供应便成了当务之急。

而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紧邻波斯的奥斯曼帝国头上。

“奥斯曼帝国想要奴役波斯!”

“波斯人啊,为了保卫祖国,拿起武器吧!”

当听闻奥斯曼帝国大军压境,波斯人民无不义愤填膺。

毕竟从历史、宗教乃至民族角度来看,波斯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恩怨可谓是由来已久。而在波斯人眼里,这次奥斯曼帝国的进军,就是一场赤裸裸的侵略。

事实上,他们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奥斯曼帝国既然决定投身于这场战争之中,自然也在认真考虑,该如何将这昔日帝国版图之下的波斯地区,再次重新纳入麾下。

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波斯无论如何都不能落入除帝国以外的他人之手。

不过,波斯立宪派虽然是依靠英国的力量发动内战,才击败穆罕默德·阿里·沙成功掌权,但它们仍然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奥斯曼帝国。

而受到奥斯曼帝国中逊尼派(?Ahlūs-Sunnah waāl-?amā?ah)势力威胁的什叶派(Shī?atu?Alī)伊玛目们(教长、领袖????? imām),也纷纷响应。

“波斯人似乎比预想中更加积极参战。”

“呵呵,对我们英国来说,这可再好不过了。”

就这样,原本还在苦思如何守住波斯的英国,意外地收获了这从天而降的幸运局势。

“可恶的波斯佬,竟然甘愿沦为英国的奴隶,还敢如此碍事!”

而正亲率大军进攻波斯的伊斯梅尔·恩维尔,听闻战局发展,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然而,即便苏丹有所反对,政府已然为陷落做好准备,甚至提前从君士坦丁堡迁往安纳托利亚(Anatolia),如今已断无回头之路。

既然已拔剑,那就必须砍下点什么。

于是,自萨法维王朝(Dudmān-e Safavi)时代以来,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再度举国动员,兵戎相见。

“全体立正!向卡多尔纳总司令敬礼!”

与此同时,意大利也已整装待发,即将与宿敌奥匈帝国展开决战。

......

1913年11月25日。

意大利王国军队集结于直辖领地的的里雅斯特(Trieste),以及通往维也纳的门户——伊松佐(Isonzo)河畔。

并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此刻意大利士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战斗激情。

率领他们的意大利总参谋长兼总司令路易吉·卡多尔纳(Luigi Cadorna)也满意地捻着自己的胡须,脸上满是自信之色。

“光荣的意大利士兵们!终于到了夺回意大利人梦寐以求的正当领土的时刻!”

卡多尔纳环视着自己的士兵,眼中闪烁着自豪之光,随即以自信满满的语调开始演讲。

“今日,我们将解放那些饱受奥匈帝国压迫的意大利同胞!我们将解放特伦蒂诺和博尔扎诺(南蒂罗尔)!解放的的里雅斯特与伊斯特里亚!解放戈里齐亚-格拉迪斯卡!最终,我们将迫使奥匈帝国屈服,为我们与哈布斯堡家族那漫长的恩怨划下句号!”

“哇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