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内,嬴驷站在御书房外,整理着自己的衣冠。今日,他受父王嬴渠梁之命,前来汇报武胜学堂的最新成果。
"太子请进。"内侍轻声通报。
嬴驷步入御书房,只见嬴渠梁正伏案批阅竹简,见他进来,露出赞许的笑容。
"父王,武胜学堂扩建工程已经完成,新招收的两百名学员也已安顿妥当。"嬴驷恭敬地行礼汇报。
嬴渠梁满意地点点头:"好!自学堂建立以来,战功赫赫,为我秦国培养了不少人才。"他搁下手中的竹简,"说说你接下来的打算。"
嬴驷早有腹稿:"儿臣认为,武胜学堂不能只局限于培养军事人才。如今我秦国版图日益扩大,需要大量懂得治理的官员。因此,儿臣欲在学堂增设文治课程,培养既懂军事又通政务的全才。"
嬴渠梁眼中闪过惊喜:"此议甚善!秦国欲强,不仅要能战,更要善治。"他沉思片刻,"你可有合适人选执掌文治教习?"
"儿臣已请大良造商鞅推荐了几位通晓法理、熟悉新政的官员,待确定后便可开课。"
嬴渠梁大为赞赏:"很好!武胜学堂既能出将,又能出相,我秦国何愁大业不成?"
正说话间,内侍匆匆进来报告:"陛下,大良造求见,言有要事禀报。"
"宣。"
商鞅大步入内,见到嬴驷也在,点头致意后便直奔主题:"陛下,韩国边境有异动,似在集结兵力,意图不明。"
嬴渠梁眉头一皱:"韩国小国,安敢轻举妄动?"
商鞅解释道:"据探子回报,韩国已与赵国结盟,可能正密谋联手攻我边境。这次韩国动作,很可能是赵国在背后指使。"
"赵国!"嬴渠梁冷哼一声,"看来上次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他转向嬴驷,"太子,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嬴驷思索道:"父王,与其等他们来犯,不如先发制人。韩国虽小,但地处我国东进要道,若能拿下,对我国东向战略大有裨益。"
商鞅附和道:"太子所言极是。臣建议,先发奇兵,直取韩国西部要塞,断其与赵国联络之路,再以主力压境,迫其就范。"
嬴渠梁听罢,目光坚定:"就依此计!"他看向嬴驷,"太子,此战由你统领,可从武胜学堂选调优秀学员随军,正好检验学堂成果。"
嬴驷肃然领命:"儿臣遵旨!定不负父王重托!"
次日,嬴驷回到武胜学堂,召集全体师生,宣布了出征的决定。
"此次征韩,朝廷派我为主帅,尔等都是我秦国精英,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嬴驷目光如炬,"本次行动,我将从学堂中选拔五十名优秀学员,随军出征,担任各级指挥官。"
台下立刻沸腾,所有学员都摩拳擦掌,希望能被选中。
嬴驷接着说道:"选拔将于明日进行,包括兵法考核、战术推演和体能测试。诸位务必全力以赴!"
第二天,选拔如期举行。学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才能。嬴驷和几位教官严格考核,最终确定了五十名随军学员,其中李信和王离依然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