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主公

叶阔澜走进书房。

“府尊唤某前来所为何事?”

他朝桌案后青年知府行礼。

郑颢开口:“叶先生请坐。”

叶阔澜往旁边走几步落座。

郑颢看向对方问:“这些日子,先生常入乡间探访,流连城内大街小巷,先生对幽州府是何感觉?”

叶阔澜说着场面话:“府尊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某深感佩服。”

郑颢未戳穿对方,话语一转:“本官听闻先生从前常在京城讲学,不知对京城是何感觉。”

此话一出,叶阔澜神色不变,手指微动。

叶阔澜乃举世闻名之大儒,先帝时便曾征他入朝,但叶阔澜醉心学问无心仕途,先帝见其不慕名利,便放弃这个想法。

虽然叶阔澜一生没有入仕但桃李满天下。

他闻名大乾,不仅因为自身博学多识,还因着继承孔子教书育人思想,对名下弟子因材施教。

由他教导出来的弟子有几千人,有的入朝为官,有的教书育人,有的精研机关之术……

许多州府官员贪慕叶阔澜声名,想请对方入府学教书却不得其踪迹,盖因叶阔澜常年深居简出,或在书院教书育人,偶尔间带着弟子在外游历,也是低调至极,不会暴露自己身份,当地知府发现他到来时,叶阔澜已经带领弟子离开了

此次,郑颢能顺利将对方“请入”府中也是机缘巧合,郑颢并未此沾沾自喜,叶阔澜并非寻常之士,如果他不能让对方满意,叶阔澜便是暂时居住府上日后仍会离开。

叶阔澜开口:“京城乃天子脚下,百姓自是富足美满。”

叶阔澜并非传统文人清高又不通人情世故,相反,他的学生尽得其真传,虽在朝堂上没有谋取高位却懂得明哲保身。

郑颢:“其他府城呢?本官不如先生见多识广,去过多地,想从先生口中知晓各地府城如何,也好治理幽州府。”

青年知府说出这番话,叶阔澜如何不知对方言非此意。

想到近些日子来,他亲眼看到的幽州府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再想着自己已然成为对方幕僚,叶阔澜眉心一松:“府尊有话直说,莫要打趣某了。”

“本官何曾想过打趣先生。”郑颢神色微松,竟难得显得好相与:“是先生入府多日却一直考核颢,不知颢可通过先生考核。”

青年知府话一落,叶阔澜不由得想到对方就任后,雷霆手段处理城内富户,优选粮种培育实验,打造农具借给百姓……

叶阔澜抬头看向对方,这一切有利于百姓的行为,他在青年知府身上看到的好似只是开始而已,对方仍会继续下去。

也是因为这点,叶阔澜没有立马逃离幽州府,而是选择留下来看看这位青年知府究竟是为博名声弄虚作假,还是表里如一爱民如子。

经过多月,看着幽州府内一点点地变化着,所谓论迹不论心,叶阔澜说不出青年知府在弄虚作假。

他起身朝桌案后郑颢行礼:“东翁宽仁,体谅某久矣。”

身为官员的私人幕僚,一般都称官员为东翁,既敬重又显得亲近,之前叶阔澜虽为郑颢幕僚,却未真心入其麾下,如今郑颢通过考察,叶阔澜不是拖泥带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