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希斯微微颔首,对着正望向她的杜鲁奇们摆了摆头,示意他们可以开始行动。
月台上,部队已经列队完毕。
不同于作战部队,瓦希斯所指挥的部队不需要去货运车厢领取作战装备,毕竟,医疗部队没有真正的作战装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训练可以放松。
事实上,他们同样接受过严格的军事化训练,但训练内容与战士们不同,他们不会被要求冲锋陷阵,而是要能够快速集结、跟随作战部队行军,确保不掉队、不拖慢军团的行动节奏。
一旦战争打响,瓦希斯所指挥的医疗部队,将会选取战场最近的安全区域,迅速搭建野战医院,为战斗中受伤的士兵提供初步救治与稳定伤情。
伤病过于严重的士兵,会在野战医院吊命,随后看情况运到大军团级或集团军级野战医院进行救治。在那里,会有术士坐镇,设备更齐全,医疗水平更高,承担更复杂的外科手术与长期治疗。
整个编制内共两百人,除了瓦希斯是初阶首席军医外,包括医生、护士、卫生员、行政及后勤人员。
尽管只管两百人,但瓦希斯在级别和待遇上对标初阶恐惧领主一点问题都没有,Generalarzt、Generalstabsarzt、Generaloberstabsarzt,军医少、中、上将,了解下。
奥匈的约瑟夫·克兹尔,了解下。
别不把医生不当人。
不过,在杜鲁奇的陆军体系中,医生、护士和卫生员本就是一体的,统称为助理军医,由首席助理军医统一指挥。谁让杜鲁奇是精灵呢,寿命长,足够他们同时精通多种医疗技能。
行政人员同样由助理军医兼任,必要时,他们也会协助救治伤员。至于后勤,则主要由车夫和厨师负责。
担架队?不存在的。
前线急救由作战部队自行完成,士兵们接受过止血、包扎等基础救护训练。伤员运送同样由作战部队负责,或抬担架,或用车辆将伤员送往野战医院,在那里进行伤情分级,优先救治重伤员。若需进一步治疗,由医疗部队的车夫驾驶车辆,将他们送往更大的野战医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医疗部队虽无武器装备,但有医疗器械。列队完毕后,在瓦希斯的带领下,队伍迅速行动,来到与客运车厢相连的货运车厢前。
尽管作为领导的她没有讲话,但她当掏出怀表示意时,队伍内的杜鲁奇瞬间懂了。
车夫们率先上前,手持铁锤,敲击冻结的车门。随着厚厚的冰层被砸开,沉重的车门缓缓被拉开,他们跳入车厢,将段板、轮毂、工具箱逐一搬下。随着货物的逐步清理,更多杜鲁奇跃入车厢,加快搬运速度。
与此同时,月台上的杜鲁奇们已分成数个小组,开始组装马车。
不同于最初在艾希瑞尔定制的马车规格,现在的马车分为轻、中、重型马车。(680章)
瓦希斯的医疗部队配备10辆轻型马车,10辆中型马车,重型马车没有,那是专门为大军团级的使用而设计的。
杜鲁奇的马车怎么说呢……
很有特色?
拼接结构,就是杜鲁奇马车的独特之处。
车架由段板组成,每块段板通过铁桥衔接,四个方向预留固定孔位,对准孔洞后,放置垫片,再用螺栓、螺母固定,扳手拧紧即可。
这样,两个段板就拼接完成了,当三个段板拼接完成时,轻型马车车体的一部分就完工了,拼四块就是中型马车的车体,五块……
轮子更有讲究,车轮由轮毂、轮辐、轮圈、轮胎组成,轮毂是中心木质圆盘,用来连接轮辐,这没什么说的。轮辐就有说法了,也就是木质辐条,呈放射状支撑轮圈。
杜鲁奇马车的轮辐不是木质的,而是钢质的,而且还不是一整根,而是分段式的,每段的两头都有螺纹,说是轮辐,与其不如说是双头螺柱。
双头螺柱好啊,能够提供较高的连接强度,确保被连接件之间的紧密贴合,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和振动。在拆卸时更加方便快捷,只需松开螺帽即可实现拆卸。
两根双头螺柱连在一起,就是轻型马车的轮辐,三根、四根……
轮圈采用四段拼接,与固定后,四段的边上,还有对应的固定孔,用来对接弧形铁桥。
轮胎就更邪门了,得益于艾希瑞尔的开发,杜鲁奇的马车配备实心橡胶轮胎,极大提高耐久性,减少颠簸带来的损坏。
牵引装置同理,能拼就拼,不能拼那就真没办法了。
整个马车,就像一个超大号的模型,需要多人协作组装,而且不需要胶水。
尽管如此繁琐,看似脱裤子放屁,但它的优势毋庸置疑,节省运输空间,日常维护便捷,零件通用,拆装高效。有必要的时候,还能将轻、中型马车拆卸,拼个大的。
瓦希斯的部队率先完成了全部马车拼装,当她环顾四周,发现自己的队伍是整个月台第一个完成作业时,她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这列火车上,所有乘客皆来自纳迦隆德驻军的医疗部队,运输的设备也全是医疗器械。
没办法,杜鲁奇陆军的竞争向来激烈。
从团队荣誉到日常事务,每一项工作都是较量的战场。尤其是近卫军,必须快。慢了,不仅会被人嘲笑,还会成为长久的谈资,直到新的笑柄出现。
一步先,步步先。
当马车拼装完毕,车厢内的手术器械、消毒设备、绷带、止痛药、磺胺类药物被陆续搬运出来,最后,被推下来的,是两辆野战厨房拖车。
瓦希斯的医疗部队,依旧是最快的。
随后,她的部队动了起来,动起来的方式很简单,靠人员硬推。马匹要晚些时候才能抵达,而眼下,他们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将装备与物资一一推进驻地。
克拉卡隆德车站自设计之初便被规划得极为宽敞,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这里紧邻地下海的出口,是从艾希瑞尔返回的船队停靠的首站。虽然瑟渊驭涛设立在纳戈尔号上,但克拉卡隆德仍设有大量海军宿舍,供舰队官兵修整。大量货物也在此中转,通过火车装卸,或是从北面运过来,或是运到北面去,
纳迦隆德的港口在第一次戈隆德之战后扩建过一次,但规模依旧有限,仍需进一步扩展。然而,在拥有铁路系统后,达克乌斯也懒得再大动干戈了,仅是安装了一些配套设备,以便重型装备与人员的运输,以及与卡隆德·卡尔的对接。
毕竟,戈隆德根本没有港口,而哈尔·冈西……再往南走,多少有大病。因此,在战略运输上,纳迦隆德的港口仍是最优解。
当然,若非紧急情况下,大规模部队调动依然是黑色方舟最为高效。而铁路运输的优势在于补给周转,节省海军运力。克拉卡隆德正是这个体系中的关键枢纽,物资会在这里集结、分类,再运往阿纳海姆,随后再从阿纳海姆装船,运往奥苏安。
站台通往天桥的阶梯仍旧维持着最原始的形态,单纯的台阶,没有扶手电梯。不过,在设计时考虑到了物资运输的需求,在台阶上嵌入了三道凹槽,分别对应轻型、中型和重型马车的车轮轨迹。这一巧妙的设计极大地方便了货物的搬运,尤其是在冰雪覆盖、地面湿滑的环境下,减少了意外发生的可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离开车站后,瓦希斯的部队推着物资抵达临时驻地。就在医疗物资被妥善安置时,一支由五辆重型马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入营地。
瓦希斯瞥了一眼,既没有惊讶,也没有好奇,更没有伸手去翻阅腰间的文件袋。她很清楚这批物资的用途,不需要再确认什么。她立刻调整部署,一部分人继续整理医疗物资,另一部分则开始列队准备接收补给。
与车队负责人简短交谈后,她挥手示意部下领取物资。这批补给除了数日的军粮外,还包括鞋袜,对于即将迎战的杜鲁奇们而言,这可能比食物更为重要。
作为高级军官,瓦希斯的靴子是她自己花钱定制的黑色牛皮军靴,款式按照高级军官标准打造,既合脚又舒适。但其他人就不同了,除了少部分有能力追求的,绝大多数人脚上穿的仍是黑色防水油布军靴。(571章)
这次领到的靴子正是他们期盼已久的作战靴,他们在领取靴子的第一时间便开始低声议论,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诠释了他们的心情。
他们早已受够了那双黑色防水油布军靴,受够了它的僵硬、沉闷、冬天冰脚、夏天闷汗,更受够了它的外观。
尽管旧款靴子耐用、防水,能勉强应对各种恶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