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便想着,管他多大官职,能力如何,只要我闺女能脱离陆家,嫁到好人家便知足了。我终日烧香拜佛,别的不求,只求你婚事也能顺遂些。
如今听你这么说,我总算放下心来。还是要去庙里还愿的。菩萨保佑,我闺女总算否极泰来。往后,也会顺利的。
说着,她便抱着殷明珠哭了起来。
殷父进到内院,看着她们母女这般哭,忍不住摇头劝道:如今女儿已经好了,你又哭天抹泪的做什么?既然觉得亲家好,倒不如等他家姑娘办婚事时,咱们多出些力气。
殷母便说道:这还用你说,明珠能顺顺利利嫁到陈家,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还不多亏了宁宁。也就是天公疼好人,九王愿意娶她,也是个开眼的。只盼他婚后多收收性子,千万别把气出在内宅。若宁宁受委屈,我们豁出去老脸不要,也要去皇上面前讨个说法的。
殷明珠垂着眼,并没有解释什么。
殷父却皱着眉头说道:这倒不至于,我观九王如今面相,眉目开阔,目光明澈,早已不像过去那般满腹怨气,暴躁易怒。相反,也不知他这几年经历了什么,竟变得沉稳又豁达。身上的杀戮之气,反而少了些。如今的九王早已今非昔比,有魄力有度量,就像一把含而不露的宝剑。按理说,他不会因为小事而动怒。大概是魏家所为,实在触及了他的底线,九王又有把握皇上能保住他,这才对魏家下了死手。
殷夫人听了这话,便有些不信。又说道:可如今九王名声又坏了,你这话就算说与别人,别人也未必愿意相信。
殷父却又说道:如此重要之事,又怎能轻易说给别人听?你实在糊涂。
殷明珠并没有插话,只是心中暗想,父亲果然善于藏拙。
上京这么许多人,怕是只有父亲,看清了九王的真面目。其他人多半还蒙在鼓里呢。
至于九王这几年为何有如此大的变化,还不是受了宁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