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生活,他原以为会持续很久很久。
可惜的是,事情的变化从不会因他的意志而发生转移。
十几天前,他在吃饭的时候,听到学徒们开始讨论关于丁医师的投资接近破产的事情。
河岸那时候没听懂他们的讨论。
直到后来一次和顾川的交流,一个提供信息,一个提供思想,才晓得了这件事完全的来龙去脉。
原来丁医师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不是用医术治好人。
当时内城有个专司考古发掘与贵重品交易的深地家族,在第六次黄昏战争时期曾向全落日城进行大规模融资,发布了一种姑且可以称之为债券的“奇券”。这是寄希望集结落日城的全部人力,扩大发掘的规模,希望从地底找到更多具有神力的物品,好在黄昏战争之中用于胜利。
这种金融行为并非是现代的专享,而出现在历史的每个角落之中。
只要有钱,要以物易物,搞金融,就会有借贷。有借贷,就有债权和债务,也就有官方政府实体对民间进行借贷,也就有公债,也就有融资。这种行为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
譬如顾川上一世的祖国古代有一种叫做“度牒”的僧侣执照。僧侣不用种地,度牒代表僧侣身份,也就可以向朝廷免去一部分徭役。到了一个朝代,朝廷看到了商机,赶紧发售了不记名的有价度牒,并宣布持有度牒者免去一定比例的税。
这种度牒某种意义上,已经非常接近后世所说的国家债券的性质。要是通货膨胀,东西变贵,那按比例应缴的税金也会增长,度牒价值当然也会增加。举例来说,原先交一贯税金,有了度牒省半贯。如今同样的东西因为物价飞涨,要交五贯税金,有了度牒,可以省两贯半。
因为不记名,民间也就会为免税买卖度牒。
在这个朝代的历史上,曾有粮价翻了五倍的时候,相当于交税也要交原先的五倍,那免去的税也是原先的五倍,于是度牒的价格也翻了差不多五倍……
而在这个世界,深地家族发布奇券时,宣布持有奇券者,即相当于拥有深地家族门下森罗万象的店铺的一部分权益。奇物交易会抽税。这部分税钱就会分摊给持有深地家族债券者。落日城除了农业,就以发掘业为重,奇物交易抽税的收益叫人咂舌。
在黄昏战争时期,深地家族只发放了大约相当于一千万变色石币价值的债券。
客观来看,那时候,深地家族发放债券的行为,成为了如今议事会想要用代金券纸币取代变色石币的一次行而有效的经验。
河岸的老师丁医师向他人认购了数十万的奇券。这些奇券本身代表的权益未必巨大,但由于变色石币的私铸,恶行通货膨胀的发生,在数年内因民间的追捧翻了数倍,于是丁医师也赚得盆满钵满,自此,志得意满,广招学徒。
可在德先生接到沙龙邀请的那天,内城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由深地家族一手垄断的发掘业遭到了议事会的警告。
就像圆塔家族之于建筑的垄断一样。
议事会一天之内连发七条诏令,命令收藏了上万种奇物,掌握了落日城超过一半发掘业市场、一度被视作落日城统治者之一的深地家族族长进入禁令宫向冕下述职。
这是近来两个黄昏战争不曾有过的事变,叫所有知情的人为之侧颜。
当时的场景没人知道。中央禁令宫的任何消息都不得外传。只有圆塔家族放出消息说,这是禁令宫向外传播的信号,要求深地家族开放奇物交易,不得垄断,并要求深地家族现任族长地岩换人。于是族长地岩连夜前往禁令宫述职,在第一殿外跪拜三天三夜,恳求冕下撤回革除职务的敕令。
深地家族对这一消息没有反驳。
于是内城的沙龙,到外城的酒肆,都传满了深地家族即将像历史数度记载的那样,遭到冕下的制裁。
稍有地位的公民边民着眼于内城的局势变化。接触不到这领域的人,便尚且浑然无知。
当天,在各个私下的交易场所中,奇券的价格发生雪崩。
河岸的老师早几天就想尽快出手,但他已经完全找不到合适的收购方。
这是其一。
而其二则是压垮了这虚浮巨物的一根稻草。
丁医师志得意满而开的诸多分所和机构的建造是他抵押了奇券换来的钱。当时他的奇券将近抵押了五十万的变色石币。如今奇券的价格雪崩,不值十万变色石币。由内城第三个大家族岩土家族经营的当铺行直接找上丁医师家门,给丁医师提供了两个选择。
事情的余波便开始波及对此尚且无知的人。
“我听我爸说的,一个是叫老师追加抵押物,直到抵押物的价值与他们给出的五十万变色石币相等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