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毋庸赘述。
卯时,南舟从乾清宫的床上起来,由宫女伺候着更衣,吃了早点,到太和殿里,听他们吵了许久。
这些大臣,明面上是在忧心太平道,关心他这个皇帝,实际上是在党同伐异。
作为永宁帝手下的两大势力,锦衣卫和东厂被集中了火力。
有说革除锦衣卫和东厂的,有说换下吴毅经和曹长东的,都是借题发挥,搞权力斗争。
南舟听一会儿,顺便用望气术,将在场的大臣,都看了一边。
百余人里,居然有十多个忠心的,可喜可贺。
他起身,准备离开了。
“陛下!”丞相陈再祥出列,叫住他。
“丞相还有什么事?”南舟停下,扭头看他。
“太平道乱党行刺,闹得人心惶惶,陛下若不采取措施,百姓恐怕会有搔动。”
“丞相有什么看法?”
“太平道不可能毫无痕迹,锦衣卫和东厂内部,一定有着问题。臣恳请,派一位大臣,领得力下属,入锦衣卫和东厂,行监察之责。”
“这挺有意思,警衣卫和东厂,本是检查百官的衙门,如今,反倒有人,要去来监视他们了。”南舟看丞相。
他找年怀玉和魏德英,打探过朝堂上的事。
永宁帝只抓武学和军事,对经济和琐事很不热心,那些政务,都是丞相在处理。
丞相陈再祥所在的陈家,不是顶尖家族,家里只有个内丹前期的老祖。
但是,陈家的姊妹多,与许多家族,都有联姻,本身又是五十年前,从地方迁来皇都的。地方的那些大世家,都聚在了他的身后。
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受制于交通和通行,古代王朝有一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皇权很难覆盖到所有百姓。
皇权越管不到的地方,大家族的影响力越大。
出了皇都附近的州府,到偏远地方,皇帝的名号,还如不当地世家大族的名号好使。
南舟回想丞相的话,那句百姓搔动,恐怕还含了一些威胁的意思。
百姓怎么搔动?当然是有人扇动。
“那就依丞相的意思吧。”南舟眼睛扫一圈,看到了站在墙边,眯着眼睛,晃着身子,昏昏欲睡的岳父。
箫正石没承认自己是内丹中期,所以,他的官职没有升,还是光禄寺卿。
“监察锦衣卫和东厂的事务,就交给光禄寺卿了。”南舟走下高台,消失在了群臣眼中。
丞相陈再祥,听到南舟答应,正高兴,没想到,南舟没将这监察的权利丢给他的人,而是丢给了箫正石。
墙边,箫正石睁开眼睛,他刚刚好像听见有人叫了自己的名字?
“恭喜箫大人。”旁边官员给他道喜。
箫正石茫然,恭喜我什么?
“丞相说,要选人,去监察锦衣卫和东厂,陛下同意了,选中了大人您。箫大人可有班底?我与箫大人认识有段时日了,能力您也知道,我愿意与箫大人一起,箫大人可愿意?”
箫正石麻了,什么监察锦衣卫和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