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时光总是令人难忘,那也是佳旺最快乐的日子。当他从课本里读到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读到《少年闰土》时,小小年纪的他心生感慨。因为佳旺也到了上学的年龄,而且父母逼迫他到镇里去上学。佳旺一百个不愿意,不愿离开他的乐土,不愿意与小伙伴们分开。他更愿意到后山村去念书,和铁蛋一起,和小伙伴门一起,春夏秋冬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乐趣。父母的坚决,让他无法抗争,所以去央求爷爷,可是对他百般呵护的爷爷在上学这件事儿上也严肃起来,和父母一样坚决。佳旺为此哭过好几场,试图逃避,可是临近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
一天午后,炎热的高温蒸烤着大地,山上的树,田里的庄稼,山间的杂草在太阳的炙烤下都耷拉着头。佳旺迷迷糊糊的睡不着,再过三天就到了开学的日子。他如同在烈日下暴晒的绿叶,无精打采的垂着头。到水缸里舀了一瓢水,猛灌了几口,人似乎精神了一些。佳旺走出门,家里的母鸡在墙根阴凉处用爪子抛着地上潮湿的泥土,然后趴在新翻的泥土里,不停的用翅膀扑打着地上的泥土给自己降温,鸡舍里下蛋的母鸡咯咯哒咯咯哒的叫着。家里的大黄狗见佳旺出来,只是抬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又躺在树荫下吐着红舌头。
夏季午后村里十分寂静,偶尔会有几声狗吠和母鸡下蛋的叫声,剩下的全是夏虫烦躁的呻吟。佳旺也是烦躁的,他无法想象镇里的学校,但他能够知道离开村子后将会失去自己的朋友和那些快乐。他漫无目的的在烈日下走着,如同一个迷失方向的游子,又像一个失魂落魄的失意人。去哪里呢,伙伴们这个时候都在午睡,河里的地笼午饭前刚刚收获完,这时他看到铁蛋家的烟囱冒着烟,于是他向铁蛋家走去。
“铁蛋!去抱把柴禾。”铁蛋从门里跑了出来,鼻尖还残留着烟熏的痕迹,一眼看见走到大门口的佳旺。‘“佳旺,进屋!我去抱柴禾。”
佳旺几乎每天都来铁蛋家,经常会留下来一起吃饭,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佳旺进了屋,看到厨房里的大娘正在忙着炒菜,满屋的油烟味,佳旺咳嗽了两声,蹲在灶前给大娘烧火。锅里炒着腊肉,当红绿的辣椒入锅的刹那,把佳旺呛的又咳嗽了起来。这时铁蛋抱柴禾回来了,让佳旺进里屋等着。
佳旺连忙捂着口鼻,推门进了里屋,关上了房门。佳旺呆住了,里屋没有像往常一样,要么大爷(大伯)在炕上躺着,要么在抽烟,要么在编什么东西,要么没人,因为大娘和铁蛋都在厨房。而今天屋里却多了一个人,确切的说是一个女孩。她就像乌云里的一道闪电,十分醒目。
一身的白色连衣裙,洁白的没有一个污点,梳着两个马尾辫,辫子上分别系着蝴蝶结,脚上穿着一双红色的塑料凉鞋,露在在外面的胳膊和小腿就如同油坛子里的猪油,洁白、光滑、细腻。女孩正跪在凳子上,趴在柜子边上看着相框里的相片。这时听到有人进来,女孩回过头来,看见一个黑黝黝的小男孩,差异的盯着她。
佳旺看着这个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自己看的女孩,差点呆在当场。结结巴巴的问:“我大爷去哪了?”
“啊?…啊!和我爸爸去河里倒鱼了。”
女孩铜铃般的声音传到了佳旺的耳朵里。看着面露微笑的女孩,和透着诧异、好笑、有趣的表情,佳旺有些不知所措。“爸爸”,这个称呼佳旺不是第一次听到,前年舅舅领着小弟回来的时候,小弟叫舅舅爸爸,叫舅妈妈妈,叫自己的母亲姑姑,叫自己的父亲姑父,叫自己小哥哥,称谓上的读音总是要重叠,妈妈说城里人都这么叫。眼前这个小姑娘一定就是城里人,因为她与村里的孩子不同,衣服整洁,皮肤白皙,指甲里一点泥都没有。
佳旺被大娘留下来吃饭,佳旺说已经吃完了,可还是被铁蛋硬推到桌子前面坐下。一桌子好菜,换做平时,吃饱了也能再吃几口。可这回他基本没怎么动筷,只是铁蛋不停的给他碗里夹菜。大爷和女孩的爸爸喝着酒,闲聊起日常的生活。
原来女孩的爸爸在镇里教学,母亲也是镇里的老师。女孩名叫叶子,吃饭的时候嘴里也不闲着。当吃到腊肉的时候,便问这肉味道很特别,是什么肉?腊肉怎么做的?吃到鱼的时候,便问鱼是怎么捕的,吃到山野菜的时候便会问菜名叫什么?长在哪里,怎么采摘?总之一大堆问题,可这些问题对于佳旺来说都是小儿科,佳旺想回答他的问题,可是不知为什么总也开不了口。
铁蛋回答着女孩的问题,大娘不停的给她碗里夹菜。当女孩说到黑猫警长故事的时候,佳旺和狗蛋你看我我看你,彻底蒙了,黑猫怎么当了警长,耗子竟然那么大的本事儿。女孩说每周一学校里升国旗,唱国歌,敬礼,加入少先队等等学校的事儿,铁蛋叹息着说:“北山村的学校都没有,佳旺到是好了,他去镇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