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记者,我们家都要感谢你之前发的那篇报道!”老奶奶笑着接受道:“前两个月牛牛发烧了,我本来想用土方子给孩子降温,拿冷水给孩子洗个澡。结果恰好孩子他爷爷正好那天读了你们家报纸,说于记者你写了,这些东西不科学,会让孩子送命。当时我还不信,等到送去医院里,被医生骂了一顿,我才吓出一声冷汗。”

“真是谢谢你,我们些老家伙啥都不懂,电脑手机也看不来,也就只能读点报纸长长见识了,要不是你,我们家牛牛现在就危险了……”

随着老人机的话,于清脑子一片恍惚,也跟着回到了两个月前。那篇稿子他记得,正好是秦歌让他们通宵改的第一篇。

原本他要写的,其实是件很有噱头的事。

衡省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半夜一家孩子起了高烧,家长连夜抱着孩子赶十几里路,才找到一家乡下卫生所,结果送去的太晚了,卫生所建议送到大医院。

等送到大医院的时候,医生说孩子已经烧糊涂了,结果可能不太乐观,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

听到这话,孩子爷爷生气了,一把抢回孩子,说他有土法子可以治好孩子,然后一家人就拒绝接诊走了。

神奇的是,第二天那家人又来了,得意洋洋的说孩子好了。是真的好了,只有一点儿低烧。

医院的人好奇地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几个人兴高采烈地说,“衣服扒光,丢到院子里冻一夜就好了。”

听到这事时,于清自己都头皮发麻,还好那孩子命大,不然真是唯一的生路都要被这些家长断了。

写这个报道,他其实是把它当做奇闻轶事讲的,根本没指望有人会去较真。

毕竟民国报社这几年一直在向娱乐化发展,他都感觉自己不是记者,而是个作者了,下笔全靠编。

可是,今天看到这双浑浊却充满感激的眼睛,于清突然感觉眼睛一酸,心中多了丝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