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谢伯恩举旗之初,宋仝就早已开始大量地变卖田产铺子,召集弟兄们购置马匹,打造兵器。成功劝说熙州府起义之后,宋仝便立即带着手下一众兄弟跟随谢伯恩的队伍开赴京都。
李聿恂自然也成了“宋家军”的一员,撇下妻小,开始了漫漫西征之路。而且在蓝璎的支持下,他也将一大笔钱财全部交给宋仝以充作军资,宋仝对此很是赞许,更加待李聿恂较之其他兄弟亲密的多。
男人们出征了,留下妇人和孩童在后方守着空旷的家,战争便是如此说来便来了。
第七十八章 靖难
熙州全境失守, 朝廷震惊,嘉平帝连下数道圣旨,命齐庸率领大军火速奔赴熙州, 斩杀逆贼谢伯恩,平定叛乱。
齐庸接到旨意,却以叛贼宁亲王疑似藏匿在登州为由,行军缓慢,故意拖延。
嘉平帝无奈之下, 采纳丞相韩子良的建议, 封齐庸为太尉,并任命陈明楷为都察院右都督御史, 赴齐庸军营任监军一职,督察军务。
陈明楷到军中赴任之后, 齐庸立即率大军开赴熙州,将谢伯恩率领的五万“靖难之师”牢牢封锁在熙州境内, 使其再难往前一步。
荣安郡王谢伯恩起兵之后, 诸藩王虽纷纷举旗响应, 但他们兵少将寡,又天南海北分散在各处, 一时之间很难为谢伯恩所用。
如今齐庸率领的十万大军设置重重封锁线就像一道道厚重的墙挡住了“靖难之师”的前路。谢伯恩不能后退,率领手下将士们与朝廷军开展正面对抗。
双方对战十数场, 互有胜负,战况一时陷入胶着状态。
数月之后,两军分驻在宁安河两岸,长久对峙。
齐庸手握十万重兵, 后方兵卒粮草源源不断地得到补给, 如今这种状态, 只要皇帝不催,他便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