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衡下了早朝,和同仁们在殿前作别后,便如往常一样,来到东宫,给太子李仪讲学。小太子不过五岁年纪,正是活泼爱闹的时候,但身在宫中,却比平常孩童要早慧懂事的多。
“老师,我们今日不读论语了吗?”李仪看到宋衡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山河志,疑问道。
宋衡将书递给李仪,说道,“今日我们来看看大齐的河山。”
宋衡将地图展开,用前世今生的所见所闻为李仪描绘着壮丽山河,听到好玩处,李仪高兴地拍手,难得有些小孩子心性,又讲到南边的起义军,北边虎视眈眈的大辽,他又紧皱着眉头,忧心忡忡。
宋衡庆幸小太子如今年纪尚幼,虽然不得父母亲缘,母亲早亡,父亲忽视,唯一疼爱他的祖父也在立了皇太孙后,撒手人寰,但他心性纯良,尚未定型,如今也还没有经历前世的流放和软禁,这一世,有了自己的干预,他也再不会和上一世一样优柔寡断,畏首畏尾。
两人聊到兴起处,突然听到上方传来的铃铛声。
李仪好奇地往外看去,宋衡看他这样,轻笑一声,“去吧,学了这么久,出去轻松轻松。”
“谢谢老师。”
李仪脚步轻快地出了书房,宋衡跟在后头。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半人高的风筝正飘荡在东宫上方,发出阵阵悦耳的铃声。
“咦,这风筝上的人,好像贵妃娘娘呀”,李仪把手掌遮在眼前,望着风筝上的仕女图,发出了惊叹,“贵妃娘娘真好看呀。老师,您说是不是?”
是的……宋衡本也抬头望着风筝上熟悉的人影,听到太子的问话,下意识地在心里回答着,发觉自己想了什么,不由得干咳一声,“殿下,慎言。”
“呀,不好,风筝线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