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九如一听,高兴的差点跳了起来,心里暗道:总算是脱离苦海了。
卫斯年进殿,按照许公公教的那样,跪下伏地行礼:“小的卫斯年参见圣上,圣上万安!”
“免礼!”
建元帝抬手道:“二郎怎如此生分,你小时候可是叫朕叔父的。朕知道你自小远离尘世,不耐这些俗礼,以后见面就随意些,不必行此大礼。”
“谢圣上!”
卫斯年起身,抬头的那一霎,殿内顿时响起了两声细微的抽气声。许公公淡淡地斜瞥了一眼那两个发出声音的小内侍。
两人立刻低垂眉眼,飞快地退了出去。
望着眼前雌雄莫辨的少年,建元帝怔了半晌,下意识地低喃道:“小时候就知道你生得好,没想到长大了,竟会如此出色。”
卫斯年紧抿的嘴角情不自禁地弯了起来:“多谢圣上夸奖!”
他身穿竹青色宽袖大袍,背着一把木剑。眉如翠羽,直飞入鬓,其下一双琥珀深目,流光溢彩。
肤若白雪,唇若红樱,纵然生就一副如花似玉的好相貌,因他五官立体深邃,反倒是惊艳出尘,不落俗气。
好一位如玉的少年,一见便觉得心生喜爱,不仅仅是因为相貌,而是他身上所流露出的那种自然纯净的山野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
赐了座,建元帝便与他闲聊,跟武技有关的,他都是有问必答,跟四书五经有关的,他回答的就有些勉强。
这些年,为了突破宗师这道屏障,他把时间都用在了练剑上,四书五经读的很少,释义都还没看完。
倒是深奥晦涩的道经,不管问什么,他都能答上来,几乎倒背如流,这让建元帝十分惊讶。
“没想到,你对道经竟如此熟悉。”
建元帝又仔细打量了一番卫斯年,颇为不解地道:“当年你离开王府,已经修至练气四层,如今,却为何以武道一途晋为宗师?”
问罢,却蓦地心中一动:“莫非你……你想成为道武双修的宗师?”
卫斯年笑了下,很是坦荡的点了点头。
“这怎么可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虽说你以束发之龄,成为了宗师,寿数要比一般武者长。
可你也应该清楚,无论是修武还是炼气,每晋一级,突破一个屏障,都要耗费无数的时光,用尽毕生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