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此,苏定方下“封口令”——任何人不得妄议提及。
与此同时,派出亲卫携带亲笔所书私信,以最快速度绕开敌军防线,找到谢岩所部。
数日后,当谢岩听闻苏定方亲卫前来,很是吃惊。直到看完那封信,方才意识到,自己干的事情,实在太超前,太出格了。
土地是财富的重要来源,是百姓谋生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统治者用来控制百姓的根本。
在农耕时代,谁占有的土地越多,谁的话语权越大?
皇权之所以至上,其本质即通过武力在名义上控制了天下所有土地!
世家豪门通过功勋或者其他利益,从皇帝手中获得土地,间接的是从皇权中分得权力。
一家豪门不可怕,豪门数量多了,就可以和皇权分庭抗礼。
谢岩虽然不是历史研究者,但是他也知道,以封建社会为代表的旧制度,真正扞卫是权贵和士大夫的利益,老百姓能分点残羹剩饭就不错了。
唯有以人民为核心的新制度,才真正体现“一切为了人民”。
不同阶级之间,壁垒森严,在其位者,当为其本阶级利益着想。
谢岩事实上已经脱离百姓,乃勋贵一员,在敌国,行“打土豪分田亩”一事固然无妨,但其中有一个漏洞,即若有才思敏捷者将其引入大唐?该当如何?
苏定方信中所问,提醒了谢岩。
在大唐王朝,在没有得到足够多支持者和权力情况下,做事可以出格,却不能出格太多,否则会成为异类。
进而出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谢岩自来到大唐,本一直恪守“泯然众人矣”想法,但多年来的顺风顺水,让他有些遗忘了。
苏定方来信,恰到好处地做出了重要提醒。
谢岩感激之心,暂且放下。
当务之急,做出一些补救措施才是最为重要。
于是,“雇请匠人”、“雇请农人”等一系列通过经济手段吸引“高句丽”老百姓前往大唐务工的措施出台……逐渐将“高句丽”百姓和其他人的视线引开。
等差不多“打土豪分田亩”的声音小很多时,大军距离“安市城”南门,仅有五十里之遥。
一切的重心,又将回归到战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