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件事,谢岩于私信里专门提过——有五十万贯钱票以及装船物资清单,加上“宝船资料”等一些重要文书,专门用了一个铁质密封小箱,交给王福来。
只是没有想到,王福来又把这个箱子交给了李聪保管,不过稍经思索,冯宝即明白了王福来的用意。
那李聪可是皇帝近卫,不仅身手了得,且忠心耿耿,由其保管最为合适,起码真要出了事也和他王福来无关。能够把事情做好而又不用承担责任,不得不说,王福来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冯宝无意纠结于这些细节,随即问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造船、操练,皆非一日之功,不知陛下可有期限?”
“至多三载。”王福来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冯宝默然颔首,心道:“马马虎虎应该够了。”
“冯兄可知,缘何三载?”贺兰敏之突然问道。
“以三年之功,备战灭国。”冯宝毫不隐瞒谢岩推测出来的事。
“然也!”贺兰敏之既不意外也不隐瞒地作出回应:“学堂‘军事兴趣班’曾有推演战事,一致以为,‘精锐水师’可自后登岸,袭扰粮道,行前后夹击之势,如此可破敌防线。”
冯宝非常吃惊地看着贺兰敏之,因为他从对方的目光里看到一份炽热,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那是“极度渴望”的眼神,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嗜血的欲望”!
贺兰敏之察觉到冯宝异样的表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道:“男儿功名马上取,冯兄以为否?”
“少郎君有雄心,可喜可贺,某以为,理当如此。”冯宝随口附和道,只不过心里想得却是:“警官你也真是的,在大唐搞‘两栖登陆’,亏你想得出来?”
其实这件事,冯宝还真就猜错。
大唐意欲“征讨高句丽”,并不是秘密,所以,“军事兴趣班”一直都有相关的商讨。当冯宝提出“重建水师”的设想以后,许恢特意问过谢岩:“‘两千料大船’能否建造?”在得到肯定答复以后,是他自己和“兴趣班”学生一同设计的类似“两栖登陆”的作战方案。而时常去上课的贺兰敏之,自然而然地接触到这一设想,并且极为推崇。
尤其当贺兰敏之受命成为“水师副都督”兼领“军丞”之后,更是有心日后在“平灭高句丽”之战中大展拳脚,而他的这一“雄心壮志”,得到武皇后大力支持,这才是王福来能够再次随军的根本原因,因为王福来代表着“皇权”,可以有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