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狂野喷赤河(4)萨迪克(上)

故此,当伊尔汗国、帖木儿汗国先后崩溃后,当地的普什图人逐渐冒出头来,他们毕竟人多势众,渐渐将分布在各地的哈扎拉人压缩在贫瘠荒凉的兴都库什山脉一带。

兴都库什山脉北支的巴克山南麓的艾巴克本是萨迪克的领地,为了让哈扎拉人攻打马扎里沙里夫,萨迪克大大方方将此地让了出来,让其作为哈扎拉人的攻击基地。

前提就是特鲁琴人介入了,哈扎拉人与吉尔扎伊人今后在阿富汗的定位已经被乞塔德想好了。

但乞塔德显然小看了复杂的阿富汗,也小看了萨迪克这样的枭雄。

正如冬末春初的喷赤河,表明看起来洁白无瑕,一片宁静,实则暗流汹涌,等春天正式驾临,则是脱缰的野马,爆发的火山,崩塌的雪顶。

按照特鲁琴的协调,将来由萨迪克汗继任阿富汗沙阿,而北面总督则由奥尔格勒汗来担任。

于是,当萨迪克汗召唤奥尔格勒时,他二话没说就过来了。

城堡面前的昆都士河开始解冻了,冰块夹带着枯木、各种动物的尸体互相碰撞着当当作响朝着北面的阿姆河浩浩荡荡奔腾而去,不过这里是河流最狭窄处,两岸之间只有不到三十米,一座石桥赫然横跨左右。

这座石桥显然是以前的蒙古人进来时携带的汉人工匠修建的,那圆拱形的形状,桥上的狮子头,桥身的龙形浮雕,带有明显的汉风。

蒙古帝国崩溃后,这里战事频仍,不过这座石桥却保留了下来,后来的人们也忘却了这座石桥的建造者,都称呼它为“安拉的奇迹”。

石桥的那一头,是一大片荒漠,一条三米宽的土路掩映其中,正是通往艾巴克的道路。

时近黄昏,按照约定,奥尔格勒此时应该赶到了才是,但极目望去,荒漠在残阳中依旧一片宁静。

“可恶的泰穆里人!”

哈扎拉,本意是千户之地,可想而知在伊尔汗国时代,阿富汗地区可能有一个千夫长统辖着,波斯人以及哈扎拉人自己也是称呼的,但对于阿富汗人来说,他们却是泰穆里人。

不过,哈扎拉人早在唐代就存在了,玄奘取经时就曾路过巴米扬,也见到了那里有不少人长得像东土人士,有人说他们实际上大月氏西进时携带的河西走廊汉人、匈奴人的后代。

匈奴汗国、柔然汗国崩溃时无一例外都向西逃窜,自然携带了大量有着东方面孔的部族,其中一部分恰好在巴米扬一带停留了下来。

沧海桑田,来到此地的部族越来越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同面孔的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