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这个冬天不太冷(3)特鲁琴直道

在咸海北岸,在秋季还没结束时,阿拉尔城已经开始修建了。

因为该城处于中玉兹、大玉兹、希瓦三大势力交汇之处,城池规模颇大,几乎达到了斯塔夫罗波尔的大小。

故此,到了此时依旧没有竣工,但地基部分已经完成了,这一半俘虏和一千阿克托必的工匠又来到了这里,协助以前的人修建。

拿下巴拉苏丹的领地后,阿克托必的工匠已经在库斯塔纳和沙尔卡尔打下了地基,两个新旅也组建完毕。

原本就想这么算了,最后乞塔德还是决定再修建一座阿拉尔城,否则沙尔卡尔就会直接暴露在三大势力的面前。

在以前的民兵里抽调了三千户迁徙到这里,又组建了阿拉尔旅,让他们在这里屯田,同时警戒四周。

有了阿拉尔城,特鲁琴就能从此地出发,沿着锡尔河、碎叶河很快抵达伊犁河流域,这比历史上横穿整个中玉兹腹地,费劲千辛万苦才抵达那里的渥巴锡东归队伍就强多了。

有了道路,总比漫无目的地朝着大致的方向移动便捷。

俘虏们完成阿拉尔城的建设后还要继续修建咸海北岸的阿拉尔港,以及修建阿拉尔城到库利萨雷的道路,今年上半年他们是不会回到阿克托必了。

阿克托必工矿业的规模也会相应地缩减。

饶是如此,乞塔德好不容易积攒的钱粮又会急剧减少。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面对沙俄帝国这个在各方面都碾压自己的庞然大物,如果没有未雨绸缪,下场必定很惨。

而且自己这条从斯塔夫罗波尔出发,经派蒂哥斯卡、库马河、马内奇河、里海、克拉苏港、库利萨雷、阿拉尔城的通道,完美地避开了俄国人楔入的大小钉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旦有不虞之事发生,自己也不会处于全面被动的地位。

不光是这条道路,这个冬季,从斯塔夫罗波尔城出发,向北越过马内奇河,经埃利斯塔,继续向北横穿整个土尔扈特大草原,直抵维特梁卡,然后渡过伏尔加河抵达玛努托城。

最后向东抵达库利萨雷也是一条道路。

当然了,这条道路上密布俄国人的城堡和据点(哥萨克的越冬地),修建的规格自然小了许多,无非是利用冬歇牧户的力量将原来的道路修葺一下,拓宽路面,挖好两边的排水沟而已。

俄国人实际上也很急迫,他们建造城堡和道路的能力并不亚于特鲁琴人。

在利用哥萨克探索远东时,他们就能利用哥萨克的据点、两条河流之间最短的距离修建道路,否则也不会这么快就占领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

他们极为耐寒耐劳,竟然能在零下几十度的雅库茨克成功种上黑麦,始作俑者就是有名的哈巴罗夫。

而哈巴罗夫本身就是有名的哥萨克,像他这样的人物都能亲自种地,可想而知哥萨克的能耐。

故此,乞塔德必须与哥萨克们赶时间。

毕竟,眼下双方似乎达成了一个默契——先到先得。

以前的游牧部落,无论是科萨汗国还是金帐汗国,抑或后来继承了他们领地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便从来没有想到这一点,仅仅是简单的逐水草而居,被俄国人取而代之是必然的。

这两条道路,都被称为特鲁琴直道,北面那条称为北道,南面的称为南道。

道路都大致以以前的百夫长定居点,现在的苏木为依托。

有了明显的道路,以及可以依托的补给点和维修点,在战时动员大军的效率将会翻倍增加。

当然了,如果敌人洞悉了这一切,也会利用直道大做文章,但又反过来己方也可以利用靠近直道的地理环境布置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