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洁汾:“第二策,治民。诸部落各有信仰、萨满,不便于管理,可邀请高僧,传播佛学,齐众人之情。作为交换,岳父可要求佛门封为护法!遇诸部争讼,岳父以佛法化解之,事无不平!”
南匈奴诸部之间,几年就要发生一次大火并,各部王候、甚至单于都死不少,很多家族恩怨积累几代,仇恨已深,历史问题极难协调。之前,须卜骨都侯也正是借助这种仇恨才能干掉羌渠,取而代之。
现在,须卜骨都侯已经当到单于,外部矛盾就转化为内部矛盾,协调诸部落成了大难题,拓跋洁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可行思路。
须卜骨都侯:“高,实在是高!”
拓跋洁汾:“其三,足食,朔方、五原、云中位于河套,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之前汉人多种粟、麦,远比当做草原,能养活更多的人。之后可慢慢生聚,逐渐强大。”
须卜骨都侯:“贤婿真是我的中行说啊!河套有大量的城池,房屋,农田,肥美的牧场,匈奴和鲜卑也懂得一些耕种,十万众根本填不满。
可生聚太忙,目前人比蒲头少太多,远水解不了近渴,怎么办呢?”
拓跋洁汾一阵恶寒,居然去诅咒我是太监,太过分了,一定是打我封地的主意!哼,你才是太监,你们一家都是太监。
虽然愤怒,脸上态度一点不变:“其四,匈奴、鲜卑农人不够,能种就种,不能种的土地,可招揽汉人返回,与之盟誓,取十分之四粮食、刍稿为税,不收他税,汉人必定大喜来归!”
须卜骨都侯大喜:“有此四策,不出数年,必定丰衣足食、铠马齐备、部众大聚,何惧蒲头、于夫罗!”
。。。
云中郡,成乐,拓跋洁汾定都于此,改称盛乐。
一个大和尚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拓跋大王才是佛门的护法、罗汉,数郡百姓的万家生佛!”这和尚就是支亮,如今转变成外交僧,在蒲头、拓跋诘汾、南匈奴之间都极有面子,这便是道士和尚方便之处,信徒熟人到处都是,即便做间谍被抓住,也不会轻易被处死。
拓跋洁汾:“我只是传声筒而已,没有姐夫和大师的计策,没有大师的活动,须卜骨都侯岂能接受这三策。”
三策?
拓跋洁汾给须卜骨都候出的不是四策么?
原来刘备传来书信,说三策,前三条跟拓跋洁汾说的差不多。在信的末尾说请他居中斡旋,将三郡汉人送回西河、雁门等郡,大汉必投桃报李,按人头交易给他们一批粮食布匹军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之前,拓跋洁汾屡次受挫于刘备,后来在姐姐拓跋伽罗劝说下,刘备才多加帮助,让拓跋洁汾得了大片草原。
如今,拓跋洁汾羽翼已丰,知道臧旻已死,丁原没有统合并州诸郡县的威望,根本不怕大汉的报复。推测刘备虽多智,董卓、丁原未必会听他的,就尝试违背刘备法度,多把汉人留下来以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