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哼,她想除了那个“士”是人上人,其余的都是贱命一条压根就不值钱。
抓了十几条鱼,这次她也学精明了,特别大的鱼不拿回张家,毕竟次次都拿最大的回去,次数多了张家人或许心里也会生疑的。
就算张家不多想,可她也不敢贸然的拿生命冒险了。
这个空间无论如何她一定要保护好,且她今年才九岁,如今已经不饿肚子了,虽然吃不到什么好的东西,但天长日久她会慢慢筹谋。
回家拿出三条鱼扔进加了水的木盆里,转身回屋也准备眯一觉。
最近实在太能睡了,时不时就感觉困倦。
这一觉她睡到下午,翻身发现李桂香就在旁边睡觉。
她没起身反,而是静静的观察着熟睡的李桂香。
这个瘦弱黝黑的女人,一身黑灰破布处处打着补丁,头发干枯毛燥。
这样的女人竟然是自己的母亲,从接受了自己穿越而来后,她也接受了这个母亲以及这家人。
李桂香待她还是不错的,就是母女俩没什么话聊,所以她对李桂香的感情一直都挺淡的,甚至对这个张家她也是淡淡的。
比陌生人熟悉,比熟人又多了几分信任……其他再也没有了。
或者可以说她对这个家并没有归属感,对这家人她打从心里也是防备的。
下晌万叶子要做饭,看见盆里的鱼高兴坏了,不用问也知道是兰花摸回来的。
收拾了鱼刚刚炖上,大门处张大顺哥俩就回来了。
新买的纸被一共三床,一家一床,之前剩的纸被子王婆子准备给每人改成一身衣服。
她好奇的上手摸了摸,这材质……似乎也没有那么硬,摸着也算软和,不过和现代的棉被比起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么薄顶大天就是挡个寒风,哪能真保暖呢?
原本她只想着挨饿的事,如今却开始担忧真到了冬天该怎么办?
路有冻死骨……她没办法真实体会。
可如今看着这纸被,她心里突然生出不好的预感,或许到了冬日才是最难熬的。
可如今她没有钱,没办法去县里购买,这个冬天她只能和张家人一起扛过去。
想到冬天……幸好这个地界似乎离现代的东北应该很远。
她要抓紧寻找一些可以过冬的东西,例如芦苇草、柴火……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她大量的收集枯树枝、干草,竟然还难得发现了艾草。
这东西她之所以认识,那是因为在现代她是个艾灸迷,家里最不缺的就是艾灸条。艾草也时常在家里备着用来泡脚。
这东西太有用了,搓成绒用纸卷起来就是艾条,驱寒除湿通经络,甚至对肿瘤也是效果的,尤其是妇科病也有奇效。
就是点燃后味道太大了,不过她喜欢这个味道。
空间里的鸡仔倒没有像青菜苗长的那么快,不过喝了井水,小鸡仔倒是很健康。
鸡仔太小了,现在喂的鸡食不太适合它们,她时不时的拿小米泡着井水喂给它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除了她在忙碌,张家的人也在忙碌,哥俩除了地里浇水就是去山上砍柴。
十几日后连续下了几场雨,让村民们欣喜之余终于能在家好好休息一番。
夏末几场连绵不断的大雨后,终于迎来了入秋,闷热潮湿的空气一下就变得清爽舒服,虽然中午的日头还是那么足,可比起热死人蚊虫又多的夏天不要好太多。
庄稼人这时候也要盼到头了,再有一两个月便可以秋收了。
张家的鸡蛋存的差不多了,想着到了集市的日子,准备换些盐巴和白菘回来。
这次无论如何她都想要去一趟,前一天特意拿回张家三条大鱼,哄着全家人都挺高兴,趁机求张大顺带她去集市。
原本还想拒绝的两口子,看着闺女可怜兮兮的模样,再看看端着碗里的鱼肉,最后俩人互看一眼也就点了头同意了。
她雀跃的差点跳起来,太好了可以换点种子回来了。
空间里的青菜、小米、鱼可都是她置换的本钱。
第二日一家人早早的吃完饭,跟着村里队伍出发了。
她特意瞄了一眼队伍,江花和李香春没来。
这次去集市,有张大顺时不时的背着她走一会,她可轻松不少。
到了集市两口子先是从头逛到尾,看看都有什么置换的东西。
不少农户都带着鸡蛋出来置换,李桂香先换了一些盐巴和白崧种子,才带着剩下的鸡蛋找了个位置摆上,看看一会有没有人来换东西。
两口子席地而坐,她坐不住了,她又不是来这里看热闹的,她要换种子。
和两口子打了声招呼,不等俩人回答,她就背着背篓一溜烟的跑了。
刚刚看李桂香换盐巴,她大概也看明白了。
四个鸡蛋能换一两盐,李桂香换了五两盐。
这盐类似现代的大粒盐,甚至比大粒盐还要大、粗糙。
她没有鸡蛋……准备用小米多换些鸡蛋,哪怕不是换盐巴,她也想多换点鸡蛋自己吃。
想想胡瓜炒鸡蛋她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换盐在集市把头,是官府指定换盐的地方。
她大概看了一眼,基本都是用鸡蛋换取的,倒是没有瞧见有用粟米换的。
她也怕枪打出头鸟,这时的粮食多精贵。
尤其是村里的粮食大部分都用来缴纳赋税了,明目张胆用粮食换盐巴,怕不是嫌自己命太长。
她准备先去换些鸡蛋,跑了几个置换鸡蛋的,也了解个七七八八了。
一升粟米差不多1.2斤左右,县里卖一斤粟米是十五文一升,卖鸡蛋是一文三个。
换粟米要用米斗,去把头官府记录那可以借,但需要给三个鸡蛋才行,三个鸡蛋置换双方一人一半。
她先后换了一百多个鸡蛋,又用鸡蛋换了一斤盐,主要是多了官府不给换。
之后她又用鱼去换了种子,这次她倒是也换了白菘,只是不知道空间温暖如春适不适合种植白菘。
她从头转到尾没发现有石磨可以换,换汤不换药的还是那些个东西。
上次来没有东西换猪肉,这次她可是换了五斤肥肉和五斤五花肉。
她倒是想多换一些了,可排队换的人太多了,轮到她也就将将一样能换五斤,这还是对方看她小多换了一些。
剩下就是换些种子和鸡蛋了, 想想空间里就一个罐,应该再多换两个备用,还有箩筐也换了几个。
一趟下来光是鸡蛋差不多就有一百五十个,看着数量是多,可比起这长长的集市,她换的这点鸡蛋真不算什么。
回了家她一定要蒸个鸡蛋糕,可惜没有铁锅,不然她还想炒个鸡蛋吃呢。
不过她已经很知足了,在这样的村子里,自己能偷偷吃上鸡蛋糕那已经是人上人的生活了。
等她回到张大顺两口子身边时,李桂香篮子里剩的鸡蛋都换没了。
见她回来了气的上去照着她后背就来了一下“死哪去了?你阿翁找你半天嘞!”
拍这一下李桂香也没用全力,她就知道李桂香也就是叨叨两句,所以抱着李桂香的腰嘿嘿傻笑。
李桂香见闺女这个死出,又拍了她一下气哼哼的道“再敢瞎跑让你阿翁打折你腿嘞!”
她连忙摇头“再不走了阿母。”
等着临近中午集市也该散了,各村里长带着自己村里的人离开集市往村里赶。
回去的这一路她心里可高兴坏了,心心念念赶紧到家好吃鸡蛋。
回去的路上,趴在张大顺汗湿透的后背,他身上的汗和一种常年不洗澡的臭味,竟也没嫌弃还睡着了。
这是她睡的最安稳的、最美的一觉,梦里她一直在吃鸡蛋……辣鸡蛋、鸡蛋糕、煮鸡蛋、茶叶蛋、咸鸡蛋……
什么时候到家的她不知道,醒的时候已经是可以吃下晌饭了。
昨天的鱼还剩了不少,今晚又吃的鱼。
她草草的吃了两口,就把剩下的都给了李桂香说是不饿。
怎么说呢,这个年代吃食上你可千万别客气,包括跟亲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桂香直接端着她的碗,把里面大半的鱼扒拉给了张大顺。
她借着去茅厕,忍着难耐的气味进了空间。
鸡蛋、鸡蛋……她满脑子都是鸡蛋,点燃枯树枝架上瓦罐添上水,一股脑扔了十五个鸡蛋进瓦罐。
一瞬不瞬盯着瓦罐里的鸡蛋,太慢了、真的是太慢了……
看着瓦罐里小火咕咚咕咚,她怎么都觉得慢。
没有表不知道煮了多久,看着鸡蛋壳破了,她心急的拿着草垫着瓦罐把手,赶紧给瓦罐端了下来。
太烫拿不出来,她又舍不得再用井水冲一遍。
只能用碗舀出来几个鸡蛋,小嘴不停的给鸡蛋吹气降温。
直到她可以下手抓起一个鸡蛋,烫的她来回倒手也舍不得扔下。
蛋皮剥了一半,哪怕烫也吹着气,烫的龇牙咧嘴咬了一大口,里面还是溏心的呢。
这种溏心的她还是第一次吃真香啊……满足的眯着眼睛,享受着口腔里鸡蛋的香气。
囫囵吞枣得连续吃了四个,才慢下速度开始细嚼慢咽。
一边吃着,一边将瓦罐里的鸡蛋都舀出来,将瓦罐重新坐在火上,又往里扔了二十个鸡蛋。
她起身单手拿着鸡蛋,边吃边有了闲情逸致转悠。
此刻看着空间怎么看怎么顺眼,再次来到大门口,试着推了一下大门还是推不开。
真不知道大门外是什么样的?难道这个空间就只是这么一个院子?
最后一口鸡蛋吃没了?她才摸着小肚子心满意足的出了空间。
原本的好心情霎时没有,捏着鼻子往外跑,胃里的鸡蛋差点没吐出来。
这之后她每天都吃一个鸡蛋,有了井水、鸡蛋、浓稠的小米粥滋养下,她好像长肉了,看着不像之前瘦的那么吓人了。
可张家缺营养的人家太多了,各个看着都不单是营养不良,一个个瘦的看着就吓人。
这一个月时不时有点鱼吃,倒是比之前看着精神了点,可这杯水车薪的鱼肉还是不够的。
她也很想靠着空间发家致富,也想让张家人吃饱穿暖,可这是古代啊,封建制度的朝代。
她不敢贸然去赌运气,一旦运气不好那就有可能要了她的命。
要是她现在十六七就好了,起码明面上抓个鱼去集市或是县里卖卖,换点东西回来也能让张家人好过。
归根结底就是现在年纪太小,但凡年纪再大一些,她虽不敢让张家的日子多富有,但吃饱她还是能做到的。
再等等,万事不急于一时三刻。
时间飞快,一转眼秋收的时间到了。
村里开始忙碌起来,里长带着村里人天天在地里忙碌。
秋收是大日子,也是最累的日子,孩子们负责去采芦苇草,家里的老人负责扎人形芦苇草,她很好奇这是做什么用的,张老汉说准备秋收结束祭祀用。
原本稀汤寡水的汤水,这几日都增加了不少粟米。
她在空间也试过收粟米时间久了那种腰疼,但采芦苇草也不轻松,一片发黄的芦苇地几天之内就被村子里的孩子采了大半。
每天她还要摸两条鱼回来,鱼虽然不大,这也给张老汉高兴的直夸她是个福娃。
正是需要体力的时候,下晌饭能吃上满满一碗鱼肉野菜汤,对于张大顺张大安两家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秋收忙了十几天后开始了脱壳,里长开谷仓门,粟米分批次进入,用木头锹扬起落下来分离粟米上的壳和灰尘。
这脱壳是全村一起干,三老在秋收一旬后要求各村来县里缴纳赋税。
所以粟米去壳是大事,要集结村子所有人一起干,这样才不耽误去县里缴赋税。
里长在秋收之前带了几个人去县里领粮袋子,这袋子都由县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