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众多民众聚集在车队周围,显得格外好奇。马谡也策马追上了杨仪,二人谈论荆州旧事,马谡还谈到了关于云旗一事。

“诸葛军师派威公考核云旗,现在答卷已经带回,可为何再也不提这事呢?大概是顾及二将军的脸面吧!”马谡笑着说道。

杨仪却不置可否,只是暗中感叹:云旗才华出众,连诸葛军师都觉得难以驾驭。这时文武百官们也在热烈讨论,赞叹诸葛军师设立商务署解决物价高涨问题、空城计吓退曹军等成就,声望达到顶峰。

此时一个尖锐声音打破了平静,“为什么左将军还不分发这沃野千里的土地?功臣们都翘首以待啊!”

众人顿时议论纷纷,不同派系各怀鬼胎,尤其是益州本土势力最为不满。忽然有人问道今天的祭拜对象是谁。众人猜测良久,终于有人说可能是刘璋的父亲刘焉,因为他也曾与刘备同是汉室宗亲,祭拜合情合理。

与此同时,诸葛亮和刘备同坐在车内商议要务。

“天地间,人为重,设君牧民,建立规则。无论曹操怎样狡诈,在他的诗作里也不忘表达‘立君牧民’的重要性。”刘备感慨道:“若曹魏仅存一代二代,宗室和士族足矣,但若要长治久安,必须尊重黎庶。”

他递上一封竹简给旁人,“这是建安五年颁布的《租调制》,它调整了大汉四百年的口赋政策。不查不知道,一查惊人。”

此话一出,气氛凝重了起来。诸葛亮与刘备曾专注于内政和防御外敌,未深究曹魏新政,然而这些措施却改变了大汉的根基。

一封由关云旗提交的报告让刘备与军师诸葛亮首次注意到了“废除人头税”以及实行“摊丁入亩”的概念。这引发了他们对曹魏的农政与田赋制度改革的兴趣,也令他们意识到,在这些政策方面,曹魏已经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曹操实施的新《租调制》部分取代了按人口征收的人头税,改按户征税,即固定数量的税收分配给每个家庭,并规定每亩土地收取四斛谷子作为地租,每家每年征收绢两匹,不再随家庭人口变化随意增减。这种变革显着减轻了家庭因人口增长而增加的负担。此外,对比汉朝的附加税费如秣税和稾税,曹魏的新制度在某些方面更显优势,获得了更多民众的支持。

若不是关麟的答案引起刘备与诸葛亮相关注,蜀国可能至今对此一无所知。现在,竹简上记录的内容令刘备及其谋士深感震撼。尤其是当他们得知吴国的地方氏族垄断了税收系统后,更是意识到巴蜀与荆州依然承受着沉重的古代税制之重压。这一事实让他们感到沉重。

**此处,改为**

若不是关麟提出的答案引起了刘备与诸葛亮的重视,二人或许永远不会察觉到此点;而此刻他们手中的竹简内容令两人颇为触动。

此时,张松指出,东吴直接将赋税收入分配给了各地方豪族,唯有巴蜀与荆州仍然遵循大汉原有的重租制。这一洞见直击问题核心。

面对严峻的现实,诸葛亮点了点头,带着复杂的情感回应:“没想到巴蜀和荆州百姓竟成为承担最沉重赋税的一群。”

见刘备欲开言再引导或劝说,张松立即打断道:“主公,请不必多言。既然您已认同废除人头税及推行摊丁入亩比曹操之改革更加优越且利于您治下的发展,那我定会全力拥护,如何具体执行,只管交给我。”

诸葛亮挥动羽扇表示放心。“既如此,我也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张松进一步分析道:“尽管在人口管理方面有所突破,然而‘摊丁入亩’才是真正的革命性进步。它巧妙地结合个人所得税转化为耕地相关税收,使得真正掌握资源者负起更多责任。这样一个天才般的构想竟然出自十五岁公子口中实属难得!”

听到这些评语后,大家不禁对这个年轻人赞叹有加。接着讨论如何迈出第一大步。刘备满怀信心地说,“一切部署已完备,只需张松配合就能确保计划无碍实施。”

在场的所有人都认识到这项举措背后的意义深远:它是赢得百姓心的关键之举;无论过去或未来,都是为了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

至于江陵城郊的一间农舍里,貂蝉细心地向一位妇女传授药方和注意事项以缓解腹痛,展现了她身为医者的仁心。当提到妇人拥有多个子女的情况时,貂蝉询问为何身边不见孩子踪影,这位夫人顿时思绪万千地回答:“他们都各自分散,不在身边”。这段对话也揭示了家庭中个体的不同命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