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不怕物资少,只怕分配不均。”他强调,“当人们被欲望驱动时,容易丧失理智,陷入贪婪的旋涡。普通民众经营个体业务影响有限,而那些权贵之辈若贪欲作祟,为了更多利益可能不惜采取任何手段。”
“以轧钢厂为例,铁钢是稀有资源,随着国家建设步伐加快,这类资源的需求只会更大。只要拿到批文,就等于握住了 ** 。”
“进一步考虑,如果我们像是拿着珍贵宝物走出大门的幼童,外界对我们可能怀有怎样的企图呢?”
李安的见解让大领导深思。他知道李安的这些担忧是有道理的。学问的高低无关年龄长幼,有见识者即为人师。
经过这番对话,大领导自认也学到了不少,考虑将这次交谈中提到的建议撰写成书面材料呈报。尽管不确定这些建议能否付诸实施,但仍值得尝试。
大领导对李安为何能预测某些尚未公开的发展方向感到好奇,然而想到这或许是李安个人独到的洞察,便没有深究下去。
毕竟这些话题涉及不少微妙的内容,出于一份关怀,他将谈话重心重新拉回到东北地区,具体讨论岗岗营子的发展情况。
“安然,你这次突然回来,村里的人没怎么劝阻你吗?”
“村里的长辈们当然希望我能留下,”李安然微笑着点头,“但是,老书记他们也很清楚,我这头年轻鹰早晚得飞出去闯荡一番。虽然心里舍不得,但还是给了我很多支持和祝福。”
“都是好人呐。”大领导感慨地点了点头,随后反应过来问,“那么镇上、县里的领导就没有想法留住你?”
“领导,这可太高估我了。”李安然开玩笑似的手一挥,笑道:“即便我有能力也仅限于一个普通知青,那些平日里对我表示友善的官员多半是因为他们认为对我好可以带来实际的好处,或是看在您脸面上的情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