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小孩对大年龄的女性来说确实有危险,医生自然不会让她们怀孕,但是梁拉娣却不顾这些风险,执意为男方生育了一个大胖儿子。
这还没完,在改革开放后的年代,南易展现了他的进取精神,凭借自身精湛的厨艺创业,开设了一家名叫雅和居的饭店,事业发展得相当成功。
然而何雨柱则不同,他性格顽固,常常因为情绪问题失去工作机会。若非妻子娄晓娥一直撑着,恐怕他已经多次面临失业。即使是这样,他对自己的亲生子也没有对贾家的三个孩子那么好。
最终,是娄晓娥辛勤打拼,在养老事业上取得了成就,但社会的赞誉却被秦淮茹独享。可以说,尽管两个家庭的基本情况相似,但生活轨迹却大相径庭!
在李安然看来,南易的家庭才是真正的生活样本,而整部剧也生动再现了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经历。对比之下,“家禽满四合院”的设定显得三观扭曲,还试图通过故事劝导人们接受错误观念,称此为温馨感人的故事情节。
难道做好事的人都该遭受不幸,而做了错事的只要被宽恕就能得到好的下场?
这与购买奢侈品包包的行为没有本质联系。
就拿午饭的菜品来评价的话,确实令人无可挑剔。
即便是相同的原材料,在南易这位南厨师的手中,做出的菜肴味道也格外出色。
最初赵师傅看到南易还年轻,并未放在心上,但老话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水平如何”。
随着南易展示他的烹饪技能,赵师傅迅速认识到了自己的轻视,随后态度发生了显着变化,开始主动协助并不断赞美,一心想着从南易那学点本事。
当时人们普遍认同“技术为生”的道理。回顾一下何雨柱为何备受青睐,即使打了上级主管也能恢复岗位继续担任主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高超的技艺。
而南易则是典型的易于相处的人,面对赵师傅的尊重与讨好感到非常高兴,因此慷慨传授了一些技巧。
即使仅限于几句话的指点,效果也异常显着。
晚餐时分,当李主任再次姗姗来迟,这次他对晚餐的菜肴表示非常满意。
不但当众表扬了南易的厨艺,在私下的交流中,他还询问南易是否有兴趣加入轧钢工厂的工作。
对于能够从县城机械维修厂调到市内条件更优越的轧钢工厂,这样的机会南易自然不愿错过。
考虑到上有六旬长辈,中有梁拉娣,下有一个逐渐长大的儿子小鹰以及三个年幼的孩子,家里的开支日益庞大,即使南易夫妇二人工资不算低,但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生活的负担并不轻松。
于是南易将家中实际情况告知了李主任。
其实,把他们两口子都调到轧钢工厂只需要李主任打一个电话,但他选择不轻易给予,因为人际关系的经营往往要求投入相应的成本。
此外,考虑到调动事宜涉及到更高层级的人物及何雨柱的关系网络,李主任不得不权衡利弊,即便个人爱好美食,但也懂得在工作面前维持适当的职业操守。
当天晚上,李主任没再多说什么,只派了人开车将南易送回了县城。
也是在那天晚上,李安然一家正坐在新房里听收音机聊天时,突然听到了外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李主任在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