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安然的目标远不止一个副主任,让自己的父亲上位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要把李主任拉下马,取代他的位置。否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无欲则刚,根本不用费这么大劲。
中午这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李景江需要熟悉新的工作岗位和职责,而李安然也要去攻关小组报到。
眼看一个大功绩就要到来,李主任也很给力,亲自带着李景江和李安然熟悉环境。
无论是办公楼的人还是攻关小组的成员,见到李家父子竟能让李主任亲自陪同,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他们如今在李主任面前炙手可热,必须小心应对。
其他人倒还好,无论是否擅长溜须拍马,或者想攀高枝儿的,最多不过不求对方办事,不理睬而已。然而,作为攻关小组的一员,易中海的心情却十分复杂。
如果他知道有这么一天,绝对不会在这十几年里对李家冷淡,更不会因为一根小棍子去算计李家的名额。相反,他会主动与李家打好关系,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用得上。
但现在意识到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不该做的事都已经做了,一切都太晚了!
不得不承认,易中海确实是整个四合院最心机深沉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异常,也没有因为李安然年轻而小瞧他,反而帮着他向攻关小组的人介绍情况。
尤其是涉及到钳工技术的零件,易中海更是费尽心思去研究。如果真有问题,他会在暗中与李安然沟通,悄悄解决问题,以此赢取对方的好感,挽回两人之间的关系。
对于易中海这点小心思,经历了两次生命的李安然一目了然。
但这也不错,作为八级钳工的易中海确实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所以在下午的工作交流中,李安然丝毫没有表现出不满,反而对易中海的钳工技术赞赏有加。那些不知情的组员还以为两人关系很好呢。
本来下午轧钢厂就放假了,工人们大多提前回家准备晚上的团圆饭,赶在副食店和百货大楼关门之前抢购些东西。然而,李安然却一直在厂里待到三点多才离开。
这一下午的工作总算没有白费,三款车型和五款农机设备的所有金属部件已经被攻关小组在他的讲解下完全掌握了,只需按图生产即可。
剩下的非金属件,由于过年期间找其他单位帮忙显然不合适,不过没关系。
李安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点,早已做好准备。
之前从车队收集来的废旧零件就是为了这一用途作准备的。
午间的那一餐之后,李景江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并开着为他预备好的大货车,载着李安然和一车的旧零件、维修指南、汽车手册等各种物品离开了钢厂。不过,并未直驱回家,而是在南锣鼓巷口处停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