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红刚走不久,服务员显然很有眼色。不久之后,李安然拿着干净的毛巾和新的肥皂,去了镇招待所配套的大型公共澡堂,体验了一次据说有祖传手法的大师傅提供的搓澡服务,感觉相当舒畅。

搓澡结束后,他并没有立即离开。早前看见秦淮茹进了不远处戈委会的大院,知道她大概是要离开,所以李安然并不想这时候碰面。

倒不是担心什么,只是正如那句老话所说,癞蛤蟆趴在脚面上,虽不咬人却烦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搓完澡后,李安然干脆躺在澡堂的躺床上,要了一壶茶,一边品茗一边听着当地与外地前来工作的人们交谈,很是自在。必须承认,这正宗的澡堂确实比林场里的淋浴室强太多了,热水池、淋浴间、休息区等设施一应俱全,而且供应热水、暖气、排水等方面都做得很好。

这也正常,毕竟这里是镇上的招待所浴室,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整个镇的脸面。无论 ** 前来考察,还是别的单位过来办事的人员,能提供良好的住宿、洗漱以及餐饮条件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镇上的领导自己也有需要休闲放松的场所。

等李安然后来足足泡了两个小时澡后返回房间放下物品,这才朝着戈委会的方向走去。途经前台时,“不经意”地把一包瓜子留在了服务员面前。“李知青,您走好啊。”服务员笑容满面地说。

谁能说这年头的服务员态度差呢?这要看出现在什么样的场合!

到达戈委会后,仅仅报上了自己的名字,李安然就被引到了吴主任的办公室里。“吴主任,这次过来又要给您添麻烦了。”他的言辞非常谦恭。

毕竟吴主任已经答应了一批次煤炭、黏土及页岩物资的支持,他这趟前来镇上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享用周向红的晚宴——李景江离开也只是凑巧,他此行真正的目标,是要运走这批村寨急缺的物资。

看到李安然的到来,吴主任显得很高兴。

他知道周向红在午餐时间招待过李安然,并在招待所里开了间房让他入住。

关于午饭,吴主任并没打算与周向红争客人的招待权,对他来说,这顿饭确实是应该由周向红出。况且其他人在场可能不合适,周向红之所以得到提升,最大功臣正是李安然本人。

当然,这么重的情义不能靠一顿饭回报完,不过人情世故中,慢慢回报便是最好的做法。

在一番客套之后,已经领教过李安然不走寻常路风格的吴主任,这次干脆直截了当,不再绕弯子。

“在得知你们岗岗营子的诉求后,我和上级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于知青支援农村建设这事,我们是必须给予全力支持的。”

“经过几轮讨论,并和有关部门沟通,总算不负众望,争取到了一些你们能用得上的物资。”

“虽说数量不算很多,不过只要这批物资能够派上用场,今后还可以再次向上级申请更多帮助。”

听到这里,李安然自然表现得非常感激。

“吴主任及各位领导的支持让我们深感荣幸!我代表岗岗营子向镇 ** 以及革委会表示衷心感谢。”

当然,李安然很清楚光说感谢的话不够,否则这次人家或许不说什么,下次想要得到类似的帮助?恐怕就不容易了!

人家明明说了,“发挥实际作用”可不是指简单地翻新几间老旧房屋那么简单!

“吴主任,这次对危旧房屋的修缮工作我认为很有推广价值,不仅可以在其他乡镇借鉴,还能推至县级乃至市级范围。”

“为此,我想把它整理成一份报告,并提交给相应报社。”

“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博眼球,而是希望提高警惕,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隐患和损失。”

“相信这类有深度并富有正能量的报道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同时,在稿件完成后定将送呈吴主任和其他领导审阅。”

“若能迅速推进并取得成效,则更有助于引起各界关注。”

“吴主任,请问是否方便,尽快安排物资到位,以便尽早展开工作?”

对于吴主任追求政绩的行为,李安然并未反感。在这个年代,只凭理想和信念办事虽令人钦佩,但成效如何则另当别论。反而像这样的利益互换方式更显实用且高效,彼此各取所需,合作关系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