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周科长一行行地读下去,表情也渐渐从认真变成了带着抑制不住的笑容。“妙啊,真是太好了!”周科长连连拍案赞赏,“没想到李知青年纪轻轻已经深谙文章之道,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实在甘拜下风。”

“周科长过誉了。”李安然微笑着说,“若没什么问题的话,我去买信封和邮票,之后就寄出去吧。”

“寄出去?”周科长微微一愣,原本还以为是写给邮电局的感谢信。然而转念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妙处,“嗯,是该寄报社。”

“那你打算寄哪家报社呢?”周科长追问。

“周科长,我觉得本市如何?”李安然微笑着说,“其实我最初的想法是寄回帝都的,但我们毕竟是来自帝都。不过考虑到时间问题,或许寄给市报社更合适。”

周科长听罢,略有些犹豫。

要说最快的效应,其实是寄到县里。但如果要说影响力,则无疑是帝都最为理想。但倘若这样的感谢信能够登在帝都报纸上,那么自己近期一直在争取的职位无疑更加稳妥,甚至可能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这样做势必会延迟很多。

“周科长,如果您在这方面有资源的话,我倒有个建议。”李安然显然看出了对方的顾虑。

“太好了,请您指点。”为自己的仕途考虑,周科长毫不介意放下身段。

“最佳方案是在市里和帝都同时投放。”李安然指了指手中的信纸,“这时代报道受到地域限制,只寄到帝都会有问题。”

“但要最大化这封信的作用,还是非帝都莫属。况且我不止写了这封感谢信,还有一个系列文章在计划中。”

“所以如果周科长能找到合适的途径或靠谱的人帮忙,在多地同步投放,我相信效果一定会更好。”

“啪!”周科长猛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我真是太笨了,你说得实在是太对了!”

说完,他站了起来,不停地来回走动,脑袋里迅速盘算着能够用得上的关系。在这个年代,哪怕是个中层领导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没有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