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真如坊间传言那样,这位凉国公得了天授,知道了未来之事,并且成功以此得到了皇帝陛下的信任?”
姚广孝心中念头电转,但很快就被他压了下来。
他看向蓝武笑道:“凉国公,老和尚也只是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而已。”
“因为秘密立储制度容易引起皇子皇孙之间的彼此倾轧,甚至是厮杀,老和尚就向陛下建议,可以像科举制那般,由陛下给皇子们出一些考题,让他们分别去想办法完成,几年后,陛下再以诸位皇子皇孙完成考题的进度为依据,评选出这期间做的最优秀的皇子成为太子。”
“如此既能把控皇子皇孙之间争斗的烈度,同时也能给他们制定一个方向,让他们为大明贡献出一些力量来。”
“不知凉国公觉得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姚广孝笑眯眯的问道。
“关键是这个考题选什么?”蓝武问道。
姚广孝闻言不由深吸了一口气,突然站起来,朝着朱元璋拱手道:“陛下,老和尚斗胆,想要请求陛下以海贸为题,作为此次诸多皇子皇孙的考核内容。”
“海贸?”
朱元璋和蓝武闻言,眼中都不由闪过一丝讶异。
两人对视一眼,脑海中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永乐朝的一件大事。
郑和下西洋。
虽然历史上并没有提到过这位道衍大师和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关系,但现在看来,恐怕这位大师心中早有想法,很有可能未来永乐朝会组建那么庞大的下西洋船队就是这位黑衣宰相在幕后推动的结果。
“没错!”
“陛下,我说的这海贸,并非是要陛下开放海禁,而是由皇家组建船队,前往南洋诸国,甚至是西洋沿岸的诸国进行贸易,以我大明的丝绸瓷器,来换取南洋、西洋的各种香料、木材、甚至是黄金、粮食,以此壮大我大明国力。”
“汉、唐之所以强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西出嘉峪关的那一条连接西域三十六国的丝绸之路给彼时的大汉和大唐带来了海量的财富,以此壮大了那时的汉唐两国。”
“如今西去的道路已经尽数被黄沙掩埋,无法再走,但因为自宋以来航海贸易的发达,从我大明福建下南洋去到满刺加,甚至万里之外的佛国天竺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航道。”
“宋元时,时常有商人携带大量货物往返这条航道牟利。”
“若我大明官府能组建庞大的船队走通这一条贸易路线,那么未来我大明必定能建立远迈汉唐的盛世,必定能让四方外夷都来拜见我天朝上国。”
姚广孝刚开始说的还算平静,但越说越是激动,说到最后已经脸色涨红,彷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大明重现昔日汉唐辉煌,引的四周蛮夷、海外诸多国家前来拜见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