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袁隆平悲痛欲绝,于是含泪朝着家的方向下跪。】
【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后面他将遗憾化作动力。】
【每天都要去试验田观察杂交水稻的长势。】
【甚至有时能在田里连续工作上十几个小时才会离开稻田。】
【坚定的信念是支撑袁隆平度过艰难时光的法宝。】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70年。】
【袁隆平团队在野生稻群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野败’。】
【这也为后来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随着杂交水稻的难点被相继攻克。】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梦想离现实越来越近。】
【1974年。】
【袁隆平带领团队培育出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
【1975年又研究出杂交种子的制作技术。】
【1976年,三系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这稻子比常规稻每亩增产20%。】
【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产量比三系增长了5%至10%。】
【续写了‘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当农业界还在兴奋不已时。】
【袁隆平没有骄傲。】
【没有止步。】
【继而又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超级杂交稻。】
【2000年,超级杂交稻实现亩产700公斤。】
【2004年亩产800公斤。】
【2010年提前实现亩产900公斤。】
【2018年更是突破亩产1100公斤。】
【2023年,超级杂交稻单季亩产达到了1251.5公斤。】
【刷新了华夏杂交水稻单季亩产的最高记录。】
【不仅仅是杂交水稻。】
【袁隆平还研究耐盐碱水稻。】
【亩产五百公斤。】
【华夏2亿亩的盐碱地可多解决2亿人粮食问题。】
【如今杂交水稻已经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试验试种和推广。】
【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1年5月22日13时7分。】
【袁隆平因病离世。】
【享年91岁。】
【可就在去世前两个月。】
【他还在杂交水稻基地工作。】
【他一辈子躬耕稻田。】
【却把科技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
【千言万语。】
【却道不尽国人的无尽思念。】
【每当风吹过稻田。】
小主,
【我们永远记得这位让国人端牢饭碗的老人。】
......
此时弹幕。
全都是致敬和鲜花。
万界时空鸦雀无声。
所处时代不同。
度量衡自然也不同。
所以粮食被自动换算成他们那个时代的单位。
他们更加明白这代表了什么。
心中宛若被雷霆击中。
嘴巴张的很大。
眼睛瞪的都快要掉了出来。
他们喃喃自语。
“这么高的产量,怎么可能在饿死人。”
“怪不得叫当代神农。”
“怪不得天幕说他以凡人之身,比肩神明。”
“他就是神。”
但随后所有人都痛哭起来。
“为什么?为什么他不是我们时代的人?”
生活饥饿中的百姓更是如此。
他们比谁都知道吃饱饭的幸福。
一时间。
就属他们哭的最为伤心。
为神农没有生活在他们这个时代而哭。
为神农离世而哭。
为自己没有生活在后世那个能够吃饱饭的国度而哭。
......
【倾一城之花,只为奠一人。】
【袁爷爷千古!】
......
不是,举报有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