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汉皇刘禅,是贤君呢?还是昏君呢?

不是,陛下今天到底怎么了,以前说话都是很直白的,直白之中甚至还带着一点稚气。

但是现在,说得话提的问怎么这么刁钻呢?

如果说之前点评黄皓可以影射王振,那么同理,评价汉皇刘禅岂不是~

那该如何评价呢?

往死里夸?

似乎不太行,陛下也不是不读史书的人,并且教授陛下蜀汉史的,就是现任内阁首辅啊!

你一味的夸赞,不仅罔顾事实,那媚上逢迎的名头就扣你头上了。

大家都是读书人,要是扣上这个名头,那还怎么在这个圈子混。

并且,陛下又不是不知道史实,你随意夸赞,是拍马屁呢,还是拍马腿啊?

这都是不确定的。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你胡乱夸赞,必然会让首辅大人不快!

首辅大人教授这段历史之时,必然是据实而陈,你胡乱夸赞,那不是啪啪打首辅大人的脸嘛。

那实话实说?

似乎也不行啊,刚才首辅大人一句蜀汉后主,就跟踩了陛下尾巴似的,顿时招来一顿怒斥。

你要再说几句难听的,那不是自寻死路嘛!

陛下很有理由怀疑你在指桑骂槐啊!

嘶,难啊!

原本这些蜀汉人物,都是很好评价的。

但是现在,在特定的场合,赋予特定的政治意义,使得在场官员,说每一句话前,都得细细斟酌。

于是,大殿之内,朝堂之上,一时陷入沉寂。

百官摸不准皇帝的意思,故不敢轻易开口。

而内阁首辅身为传授老师,早在之前就已经算是给大汉皇帝下了定论,因此他也不便再开口。

“陛下,身为臣子,本不好肆意点评人君!”

“但陛下既有此问,臣也只能据实而陈,冒犯开口了。”

还是左都御史魏贞,率先站出开口。

“魏卿,讲!”

“汉皇刘禅,首推曰仁,大汉刘皇叔仁德之名,遍传天下,携民渡江,百姓相随,而汉皇刘禅身为皇叔子嗣,承继大统,仁以布政,行以为德,曰善!”

“汉皇刘禅,次推为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托诸葛丞相以军国重事,屡屡北伐,而军权日重矣,且军费粮秣用之如流水,然汉皇刘禅,依旧维稳朝廷,供给军资,毫无怨言,实为君臣不疑,君臣不负矣,曰美!”

“然,古来圣君何其少,汉皇刘禅,虽有其优,亦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