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新农村建设掀高潮

元宝大队的大队委扩大会议,全票通过了苏豫建设新元宝大队的提议。

这么大的事,不可能不上报,请示报告送到了盘龙公社书记张同富的手里后,第一时间又被送到了朗山县书记赵登秋的手里,结果赵书记和岳县长一看,全都傻了眼。

这玩意大家都没经验,不敢拍板啊,元宝大队这是要翻天啊,这么大的动静,会不会涉及到路线问题呢?

汪丙炎拿到报告后,立刻被“新农村建设”几个字深深地震撼了!

赵登秋不一定知道,但他汪丙炎知道,这一定又是苏豫的手笔。

一边迅速向上汇报此事,一边亲自去了一趟元宝大队,他要亲耳听一听苏豫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

当汪丙炎看到那张元宝大队的规划图时,瞬间就走不动路了。

一个农村最基层的大队,如果都能迸发出像元宝大队的活力,这不就是改革开放的意义所在吗?

虽然元宝大队有其特殊性,但这个思路,这个发展的目标是可以借鉴的,这个成果是可以推广的。

于是一篇汪丙炎亲自操刀的调研报告,“论新农村建设的设想和展望”,刊登在了不久之后的内参上,引起了高层的强烈关注。

这件事苏豫并没有跟丁大昌说,他与汪丙炎深入交流后,相信汪丙炎有他自己的方法将这件事发酵,这也是他给出去的一个大大的人情,谁能接得住,就看谁的悟性和本事了。

改革需要从内而外的改变思想,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过程,需要更多人来参与,来推动。

只有这种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探索和实践,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对小岗村的热烈讨论,一时间全部转移到了对元宝大队宏伟目标的期待上。

元宝大队没有等靠要,自来水厂和沼气站同时动工,新村庄的总体规划和管道预埋工程立刻开展。

能人赵平桂,就是给苏豫起新房的那位赵玉贵的叔伯兄弟,也干脆回到了大队,拉起了一支建筑小队。

照苏豫的说法,村里的活两三年内都干不完,村里人能干,干嘛不村里人自己干。

这也是苏豫希望看到的,未来的建筑大军离不开大量的农民工,这是苏豫给周边大队预留的一个好生计。

元宝大队加入建筑小队的人并不多,毕竟元宝大队现在被分流到酿酒作坊、育种基地、饲料厂等等地方的人已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