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容易打发走了小姑娘,杜敏心想“这个小姑娘也不太聪明的样子,也不知道请这样的人是什么意思。”
收拾了两天,熟悉了东西的摆放位置和价格,杜敏开门营业了,不为别的,只为别让自己手里的钱和东西有个出处。
这个店平时还是挺闲的,只有上学和放学后的时间店里才有些人,卖个本子二分钱,一只不带橡皮头的铅笔一分钱,带橡皮头的二分钱,削铅笔的小刀五分钱,最贵的铅笔是中华HB铅笔,一毛一分钱一支,不过这个买的人最少,一般孩子都是买一分两分钱的那种。
还有小人书,一般的一毛钱一本,厚一点的也就两毛钱,买的起小人书的孩子应该都是家境好的,大多数孩子都是借着看,借一次一分钱。
杜敏总算知道前任店主小刘为啥大半年没往家拿钱了,这家伙,一天下来能卖个一块钱就是好的,大多数时间都是五六毛钱,这要是遇上星期天,一分钱都没有。
这每个月房租就是六块钱,敢情挣点钱都是给房东大姐挣的。
也就是杜敏不靠这个店赚钱,要不是个人都得急死。
日子缓缓的过着,杜敏每天除了看店,就是给黄新如启蒙,背背古诗,学点算数,照着小人书认点字。
黄新如的脑子挺好使的,古诗听两遍就能背下来,数学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不是问题,字也会认五百多了,一般的小人书杜敏不用给她念,她自己就会读了。
五月里的一天上午,杜敏正坐在桌子旁拿着本故事书给给黄新如讲故事,一个身姿挺拔花白头发的大爷进来了,杜敏招呼他“大爷,要买点什么?”
系统提示她“这个就是子弟学校的高援朝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