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自太祖高皇帝以后,除了太宗皇帝以外,自仁宗皇帝起,大多数都没有寿终正寝,甚至有好几位大明的皇帝都是暴毙而亡。
连仁宗皇帝朱高炽也不例外。
虽说他是积劳成疾,加上肥胖过度引发了一系列疾病,不治而亡。
但是在仁宗皇帝朱高炽提出迁都一事前,他的身体虽说有些毛病,但是看着也还算硬朗。
可是自从仁宗皇帝朱高炽提出了迁都后,他的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最后溘然长逝。
要知道自宋朝以来,江南一带的经济一直保持着繁荣的发展,一度成为了国家的经济重心,税收大头。
而江南地区农业发达,商业繁荣,手工业更是蓬勃兴起,为当权者提供了丰厚的财政收入。
太宗皇帝朱棣当初迁都北平,也是为了更好的抵御异族。
与南方相比,北京地处北方。
尽管在军事战略地位上远超南方,可但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比较大。
所以每逢税收之际,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都是税收大头。
仁宗皇帝朱高炽意图将都城迁回南京,也是想要更便捷地掌控全国的经济中心,减少物资运输成本,稳定国家财政基础。
而从民生角度来看,迁都北京期间。
为了维持都城的建设、戍卫以及庞大的官僚体系运转,朝廷都是就地从北方抽调百姓劳作。
因此,北方的百姓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大量的物资征集和劳役征发,使得百姓生活变得十分困苦。
仁宗皇帝朱高炽深知民间疾苦,希望通过迁都南京,从而减轻北方民众的压力,让北方的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从而巩固大明统治的根基。
可是这一做法,触动了北方权贵阶级的利益。
开玩笑呢这是,当初跟着你爹朱棣夺得了江山,好不容易到了分果子的时候应天府的土地重新瓜分,咱们吃的盆满钵满的。
结果你爹朱棣一句话,咱们从应天府搬家到了顺天府,放弃了那么多利益。
什么?
你说不搬?
呵呵,问过太宗皇帝朱棣手中的刀了么?
你觉得你的脖子比他的刀更硬的话,那你不搬。
太宗皇帝朱棣迁都一事,打击了朝廷不少权贵的利益,很多权贵对此感到不满。
架不住人朱棣实力强,刀子硬。
好不容易在顺天府这地儿盘了根,发了芽。
你小子又想把京师搬回应天府,那我们这几十年经营下来的势力算什么?损失的利益算什么?
这下子,那些权贵阶层们爆发了。
你以为是你爹朱棣啊,还迁都。
不准。
仁宗皇帝朱高炽迁都一事,引得朝廷动荡,百官强烈的反对。
仁宗皇帝朱高炽无法说服百官,迁都一事就这样僵持住了。
最后的结果很明显。
仁宗皇帝朱高炽突发急症而亡,迁都一事便落在了宣宗皇帝朱瞻基身上。
但是初登大位的宣宗皇帝朱瞻基手腕没有亲爹强,迁都一事最后就这样不了了之。
而他本人也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病发而亡。
大明皇帝也从这一代开始,画风逐渐变歪了。
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太子,朱佑桐被毒害一事,也是有据可查的。
自正统皇帝朱祁镇以后,内阁的权力日益膨胀。
甚至能左右皇嗣的地步,他们想要将皇帝变成一个傀儡。
万贵妃不过是一卑贱的宫女罢了,她有什么资格诞下皇嗣,还是太子。
太子的母亲必须是他们文官集团控制的女人才行。
吕氏是这样,周氏也跟文官搭上了线。
所以文官集团不允许其他女子诞下皇嗣,公主倒也罢了,皇子是不许的,这也是万贵妃的儿子被毒害的原因。
(土豆君自己瞎扯的阴谋论,各位看官就图个乐就好,不喜勿喷哈,毕竟靓仔不会轻易飙脏话的,对吧。)
而此时的仁寿宫内。
成化皇帝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正坐在镜子前慢慢的点着妆容。
“安荣,皇帝那边可传回了什么消息?”
“回太后娘娘,陛下封锁了昭德宫,奴婢也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不过,奴婢看到锦衣卫指挥使万通带着人去了御药房。”
一个约摸四十岁许,面白无须的中年太监躬身来到了周太后身后,恭敬说道。
“御药房的尾巴可处理干净了?”
周太后对此并不意外,他的儿子,如今的成化皇帝朱见深可不是什么庸才,不过初登大位便展现出了雄主的风范。
而且因为自己亲爹和幼时被太监欺辱的缘故,成化皇帝朱见深对那些宦官极为严苛。
宫内诸多宦官,也就汪直入了他的眼。
就是跟自己不亲近,喜欢万氏那个贱人。
也不知道万氏那个贱人给自己的儿子灌了什么迷魂药,不来看自己这个母后也就罢了,还不让万氏过来。
怎么,是怕自己磋磨那个贱人是么。
自己明明给他看了那么多天姿国色的女子,可是他却一点都不感兴趣,只知道围着那个贱女人。
小主,
如今更是将那个贱女人的孩子立为太子。
哼,不过是名卑贱的宫女罢了,竟然妄想着母凭子贵,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