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球队在上半场,打成了1:1。
从35分钟,主队开场以来百试百灵的,抢李卓停球那一下战术,突然间莫名其妙的失效了。
这家伙的停球技术,突然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么诡异的事,就连老奸巨猾的马加特,都觉得无法解释。
见过涨球的,没见过一边踢比赛,一边蹭蹭往上涨的。
李卓的表现,彻底刷新了老狐狸的认知。
挨到中场休息,双方的主教练,都要对下半场的战术,做一个调整。
这个时候,才能真正看出主帅临场指挥之间的水平差距。
马加特要做的,依旧是对凯泽斯劳滕中场核心李卓的盯防。
既然抢停球那一下,被他给破解掉,那就只能换个思路。
卡死他和其他人之间的联系。
尽量不让李卓接球。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很难。
不,应该是非常难。
这需要沃尔夫斯堡的中场四个人,要当成六个人来使用。
不停的穿插跑动,阻止对方球员跟李卓的联系。
这个战术,对中场队员的体能要求非常高。
马加特又叮嘱了一下哲科和格拉菲特,适当的帮助一下中场的队友。
面对凯泽斯劳滕队中李卓的强大压迫力,沃尔夫斯堡队员对主教练这个安排,并不感到意外。
另一边,老帅雷哈格尔也在对自己的战术,进行微调。
相比于上半场,李卓被人家盯死之后,球队出现的混乱现象,雷哈格尔做了重点部署。
后腰德布劳内适当向前移动,分担李卓受到的压力。
与此同时,两个边路的无球跑动,也要更坚决一些。
以便给中路带开更多的腾挪空间。
总之一句话,凯泽斯劳滕的战术,跟以往一样,以李卓为主。
下半场开始,马加特率先变阵。
他用防守更加硬朗的克罗地亚球员高德.弗利奇,换下了长谷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