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咱们商会年年都能盈利,即便个别官员动了歪心思,那他就是与本官、宫里,以及其他购买股份的官员为敌。
到时候,不用咱们出面,宫里和其他持股官员就会出手解决。
说到底,大明商会的具体发展还是由你们来负责,本官只能在背后为你们撑腰,处理一些官面上的事情。”
听到江宁这番话,钱正秋不禁松了口气。
他原本最担心的,就是江宁毫无限制地把股份售卖给朝廷其他官员,还让他们参与商会管理。
要是那样的话,不出两年,大明商会恐怕就会被彻底掏空,到时候他们钱家父子可就得被拉出来背锅了。
钱正秋和钱三万父子二人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难掩喜悦之情。
要知道,以大明商会如今的规模,江宁占四成股份,宫里占五成股份,他们钱家虽仅占一成股份,看似很少,实则已然相当可观。
然而,随着大明商会不断发展壮大,尽管有江宁和宫里在背后撑腰,但长此以往,难免会引得其他势力眼红,甚至招来他们出手打压争斗。
毕竟“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如今拿出一大部分股份售卖给其他官员,虽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江宁、宫里以及他们钱家的股份。
但与此同时,众多朝廷官员持有股份后,便会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集团为大明商会撑腰。
如此一来,即便往江南等地发展,也无需担心江南士绅的威胁了。
钱正秋担任锦衣卫千户近一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已经从商人的心态,转变为朝廷官员的角色。
他心里明白,江宁是有意大力栽培自己。
同时,凭借这段时间积累的官场见识,他也清楚,江宁此次售卖股份,对象必定是内阁六部的官员,以及那些对皇上忠心耿耿的“自己人”。
钱正秋深知,一旦这些势力因利益而牵连在一起,所汇聚起来的力量将无比庞大。
一想到这种情况,他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这时,江宁笑着说道:“本官打算把本官手中的三成股份和宫中的四成股份,拆分成七万股,每股作价四百两银子出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每位官员最多只能购买50股。
至于你们钱家,具体打算出售多少股份,作价多少,你们自行决定就好。”
听到江宁的话,钱正秋心中暗自盘算了一下,不禁一阵咋舌。
好家伙,光这七成股份就能筹集现银两千八百万两。
钱正秋心里明白,每股四百两的价格,江宁定得相当低。
毕竟照大明商会如今的发展态势,今后每年赚取的银两绝对是以数千万两白银为单位计算的,这个价格绝对算得上是优惠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