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蒙恬之死

大烟,大清时期就在禁,可就是越禁越多,越禁越繁荣。究其原因,并不是国人犯贱,这其中是有洋人的影子的。

只不过洋人已经开始给自己洗白了,并不直接贩卖大烟,而是通过商业手段从军阀手中直接摄取利益,军阀没钱就活不下去,只能继续保持这一切。

杨清毫无疑问是反对大烟的,甚至是深恶痛绝的,但他也知道形势比人强。

妈的,形势比人强!

艹!

钟明也没必要瞒着:“其实那些人应该是我安排的,惊扰了先生,实在抱歉。”

杨清斟酌道:“养虎为患也。”

“可大清就是因大烟而亡,我辈不得不慎重。”

“驱虎吞狼?何不发布政令以……”

杨清说着,就摇头苦笑,“也是,乱世当用猛药。”

见对方没有怪罪的意思,钟明大着胆子道:“小道常年于山中苦修,不通为官之道,若先生能长居此地,时时教导,打理政务,则天下百姓之福也。”

杨清笑道:“钟道长也是仁人志士,岂能就此止步不前,裂土封侯?君可知汉末、隋末之时,偏安一隅之辈是何下场?”

钟明当然知道。

神州有个非常奇怪的传统,大概从秦始皇就开始了,一地诸侯只要不想着逐鹿中原,行王道之师,那就是没出息,不但要被知识分子鄙夷,百姓也要在背后嚼舌根的。

就孙吴那种,就是装样子,也得去打合肥,以图中原。

否则就会沦为刘璋、袁术之辈。

但钟明实在没啥进取心,无他,自己这套班底太差劲了,立身都不正,就算取得了天下又有毛用啊?

还不如先治理民生,推行工业化,等新的思潮出现,再大刀阔斧的改革呢。

因此,钟明字斟句酌的说:“私以为国家强盛是为了国民的幸福,如果一个国家强盛了,但它的国民是不幸福的,那这种强盛只是小部分人的狂欢罢了,绝对不会存在太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