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谋士都是以自身入局,胜天半子。
献计献策,无不是上策,上上策,甚至是上上上策。
这才是良方妙计。
也才能显得谋士们,很有水平。
是经天纬地,斡旋乾坤的栋梁之材。
到了贾诩这里,却画风一变,变成了下策、下下策、下下下策?
没有最损,只有更损。
别说外人听不懂?就连唐大使,华天使,都是一脸的懵圈?
不愧是贾文和,主打的就是一个搅动天下风云?
嗯,宁伤天和,不伤文和。
………
老神在在的贾先生,根本就没在在意别人的想法,一直在捋着,自己的山羊胡子。
《三国演义》赫赫之名,普天皆知,关键是此贾诩明明不是彼贾诩。
毕竟归墟世界复活古人,这样玄幻的事情,已经超过地球人的认知。
但眼前的贾诩,活脱脱的汉末贾诩的再现?
一样的奇葩,一样的老谋深算?
太匪夷所思了!
大帝对东方文化,也颇精通了——不精通不行。
“望贾先生有以教我?”
大帝也知道,法不轻传的道理,起码该虚心请教吧?
嗯,中国的谋士,都有一身傲骨,或者叫臭脾气。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刘一的观点:文化的传播,无所谓强势弱势,蓬莱岛轻骑的舰炮,自然会把汉语传遍世界。
这不,连大帝都很懂这些细节。
我们的贾军师,也不再矜持了。
好为人师,反正就是古文人的通病。
“上策就是,一切都保持现状不变。两国永为兄弟之邦。”
听了贾先生的话,大帝却说,“如果维持现状,是讳疾忌医。
不利于解决争端的彻底解决。
还望先生,不吝解惑。”
贾诩确实感受到了,E方的巨大诚意,于是就说,
“中策就是,以《尼布楚条约》为准。毋启争端。”
大帝意犹未尽,“先生继续?”
“下策是以北海(贝尔加湖)西部为界。”
贾诩沉吟道,“我家公子,在梦中,在北海西南,建立了一个汉王城。
并把祖庙,设在了那里。”
大帝奇怪的问道,“你家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