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番外九·离家出走的小天女(五)

大阪历史博物馆距离大阪城公园不远,苏晓樯随后拦下了一辆计程车,不到五分钟看到了大阪城的正门——大手口。

付过车钱,苏晓樯就踏上了前面的拱桥。大阪城不仅留下了战国时代三位权力顶点武将的轨迹,也留下这些壮观的巨石。从外面看,大阪城的外城墙由无数的石块堆积而成,极为壮观。

据说,在大阪城内,肉眼可见的石头就有五十多万块,分布于各处的巨石更是引人注目。

天然的护城河是绝佳的屏障,配合这些城墙壁垒,达成了易守难攻的格局。

过桥的时候,我们苏大小姐被护城河畔的景色吸引了目光,停了下来。护城河的河水碧绿清澈,碧波之上是一群溪水嬉戏的鸭子。正是听到了鸭子的叫声,她才四下寻找最后找到了这群悠然自得的家伙。

“大手门”初建于1628年,门扉高大厚重,坚固无比。在那个以冷兵器为主的年代,要想攻破此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刚进门就已经可以望见大阪城内的天守阁了。在护城河内河的对岸是和外围一样的城墙,城墙之内,便是真正的大阪城所在地。

苏晓樯在入口处拿了一本旅游指南,进入了大手口。按照旅游指南上所写的,往左便可以去往大阪城的西之丸庭院,路上还能看到名为“多闻橹”的巨大石橹。听说“多闻橹”和拱卫着大手口的“千贯橹”只有在特定的时节才对外开放,眼下无法参观。

往右则能去往天守阁内城的入口“樱门”。苏晓樯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往左前往那个什么“喜之郎庭院”。而是选择了从另一边直接去往大阪城。沿途似乎还会路过供奉着日本战国三杰之一丰臣秀吉的丰国神社。

去往丰国神社的途中,她顺路去看了大手口见附石——整个大阪城最壮观的石橹之一。在它的旁边还有着名叫“大手二番石”天然花岗岩城墙。规模巨大的整块花岗岩,不光是为了装饰美观,更是为了抵御外敌。这些石墙、城橹都是德川家康时期留下来的,天然的巨型石墙很适合用来构筑防御工事。

不过,大阪并不出产这些巨大的石料,很难想象,当年为了建造这座城池耗费了多少的人力物力。

走近了才发现,不知为何,这一边的护城河内河居然是干涸的,也像地图上写的,叫做“空堀”。

苏晓樯看了一眼旁边的告示牌不知道上面的介绍里到底写了什么,不过她之前看过一点日本战国的历史,估计这些“空堀”时丰臣秀吉的傻儿子填的吧。

丰国神社是为了祭奠16世纪统一日本的大名丰臣秀吉而兴建的。走过白色的鸟居就能看到丰臣秀吉的塑像了。

苏晓樯只在书上看过一点日本战国史,对这些大名、武将了解的都不多。不过看到丰臣秀吉的雕塑时,她还是忍不住想笑。书上的有些内容倒是挺真实,看着雕塑的身材比例,似乎真的只有一米四的样子。

走过雕塑后的红色鸟居,就是祭拜的地方,或许是因为天气的关系,竟然没有一个游客停下来参拜。

离开神社之后,苏晓樯打算按照旅游指南上的小地图去往大阪城的内城的入口“樱门”。只不过在这之前,她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经历了一上午的观光,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她还没有吃午饭,而头顶的太阳却越来越毒,她感觉自己的遮阳伞变得越来越鸡肋。

灼热的空气让人也有些乏力,她只好从包里拿出了平板,把保护壳拆下来作为扇子扇风。树下的石板本来是可以坐人的,可惜这天气,就算石板没有晒到太阳也是滚烫的。

苏晓樯从包里拿出了提早买的面包和瓶装乌龙茶,然后把背包作为坐垫垫在了屁股底下。如果不是这样,她的屁股上怕是要掉一层皮。

时间还在流逝,太阳的光芒变得愈发耀眼。解决完午饭的苏晓樯简单休整了一下,在附近的洗手间洗了把脸,然后重新涂好防晒。说实话,这样的天气让她不是很想继续逛下去。反正她的“大阪周游卡”还没过期,就算明天再来也一样不用付门票钱。

“算了。”苏晓樯叹了口气。

明天还有明天的安排,总不能什么事情都留到明天再做。

她今天来大阪城其实最想体验的是“大阪城小火车”和那个御座船,因为“周游卡”的关系,御座船是不用付钱的,小火车虽然要付额外的钱,但胜在好玩啊。来都来了,怎么能不好好体验一下就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