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在辽东,世家势力弱小,段尘找到理由便可以随意镇压,周边异族势力弱小,段尘的后方基本稳固。
南方诸侯打生打死按照大势来看至少还有10年,段尘有着充足的发展时间。
南方战乱,中原百姓流民会大量向南北迁移,段尘有着一大波的发展机遇。
如今,正是收服鲜卑各族完成屯田,巩固大后方的最好时机。
今日这件事情他拖着,一则鲜卑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后方依然有不稳定因素;二则辽东本身体量太小,能够开发的耕地太少,他没有南下的稳固根基。
但这些,他不能向简雍讲出来,这是他知道的历史,而不是简雍甚至华夏人知道的。
简雍的才能限制了他仅仅能成为处理内政和外交的人才。
将鲜卑的事情交给简雍,段尘非常放心,因为他绝对能够按照段尘的意愿给办好了。
但如果让简雍规划大战略方向,他是不太行的。
段尘的眼光在于对未来的精准预测,因此他暂时能够代替诸如诸葛亮《隆中对》,鲁肃《榻上策》这样的大战略预判规划和详细方案。
但这只是暂时的,会随着他对三国影响越深入而更为的减弱。
好在他在辽东活动,对中原的影响较小。
“我需要一个谋主!”
和简雍交代完之后,段尘依然在思虑,他现在需要一位顶尖战略家,或是军略型的谋士。
甚至在内政的谋士上,他也需要。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当下文士人才基本被世家垄断,又有哪个世家子弟愿意北上归顺一个小小的辽东国相呢?
甚至这位国相还刚刚把辽西世家给屠了,显然是不好相处的。
“无论如何,我都要绑来一个谋士,现在贾诩在长安,很快会因为他乱起来,但这位本身有官职绑过来压力太大”
“蔡邕或许有机会,但其本身更为重视文学,绑来光能办学校了。”
“诸葛亮现在估计在荆州读书,距离远,还很难找到,想要绑来太耗费时间精力,而且影响其成长。”
“郭嘉此时应该还是寒门,而且同样是颍川人,距离不算太远,而且暂时名声不大,人才20岁,正是时候。”
一想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