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国的工业发展终于是在磕磕绊绊中发展起来了,随着关羽张飞二将领在辽西迁移回来大量的汉人和乌桓人,早先巨大的人口缺陷也终于被补齐了一些。
一连两个月时间,随着华夏第一批支援完全结束,早先援助建设的大批工厂相继成功运行,周边矿藏开始得到开发。
几条联通昌黎与周边矿洞的大路上,每一天都能够看到装载一半的巨型运载车来回运输矿产。
三国矿产的质量相比蓝星高上太多,哪怕仅仅是装载一半,却也已经到了巨型运载车的极限。
当前的工业规模量很小,只需要不到100台的运载车每天一个来回,基本就足够满足对基本的材料需求。
巨大的车辆通过扩大后的城门与道路,沿着城中的水泥路,直接通往昌黎工业区。
大批的资源会在这里进行第二次加工,而后用于生产各式产品,当然最主要还是钢铁和混凝土这些。
城中的百姓望着每日都会通过的车辆,踩着硬实平坦的马路,早已经见怪不怪,自从段尘入驻昌黎之后,整个辽东国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他们不仅仅是有地种了,有的甚至是有了正经的管吃管住拿工资的工作,当每一个月那些个铜钱发放到了他们的手中。
这些辽东的老百姓才明白自己以前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段尘有了条件自然不可能亏待百姓,他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城中的民望在增加,特别是这两个月内,每个月基本上能够增加百分之十,这是极为恐怖的速度。
有了这些民望,不仅可以代表着段尘在辽东的统治更为稳固,也能够为他在辽东调动更多的资源而背书。
···
辽东国徒河县杨家村
今日几台大车在整村人的见证下,将村子内的土路给平整了一番,这条到水泥路直接延伸到了村外田地的尽头。
“狗子,我听村里的老人说,只要这条了路干了,我们就能够像是在县城那样,踩着硬路种地了。”
两汉子在村口大树下坐着,望着那条刚刚做好正在等待晾干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