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烽烟六镇乱天下 权佞朝堂隐祸心

可自从孝文帝迁都洛阳,朝廷对六镇日渐冷落,军饷削减,将士们心生不满。

尚书令李崇率军征讨柔然首领阿那瓌时,长史魏兰根劝道:“当年设镇,选的都是豪门子弟或精锐将士,如今却被当作贱民使唤。

朝廷厚此薄彼,迟早生乱!

不如改镇为州,让府户恢复平民身份,按才能任用,文武兼施,才能稳住人心。”

李崇深以为然,立刻上奏朝廷。

可权贵们只顾眼前利益,哪管什么长远之计?

奏章被束之高阁,无人理会。

怀荒镇将于景,是前尚书令于忠的弟弟,因得罪权臣元彧,被贬到边镇。

柔然入侵时,镇民饥寒交迫,向于景讨粮,他却一口回绝。

“将军,咱们饿得拿不动刀了,给口饭吃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几个老兵跪地哀求。

于景冷笑:“粮饷是朝廷的,岂能随便发放?”

镇民怒火中烧,一拥而上,将于景乱刀砍死。

这边乱局未平,沃野镇的豪强破六韩拔陵又聚众造反,杀了镇将,自立为王。

他派大将卫可孤围攻武川,又分兵攻打怀朔。

怀朔镇将杨钧提拔当地勇士贺拔度拔为统军。

贺拔度拔有三个儿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个个骁勇善战,分别担任队长。

守了一年,援兵迟迟不到。

杨钧心急如焚,召来贺拔胜:“再拖下去,城必破!

你武艺高强,突围去求援吧!”

贺拔胜抱拳:“末将定不辱命!”

他趁夜杀出重围,直奔临淮王元彧大营。

“王爷,怀朔若失,武川必危!

到那时,就算张良、陈平复生,也无力回天!”

贺拔胜跪地恳求。

元彧点头:“本王即刻出兵!”

他上奏朝廷,受命都督北讨军事,率军征讨破六韩拔陵。

贺拔胜先行返回,不料刚到怀朔,就听说武川已陷,杨钧弃城南逃。

城中只剩贺拔父子死守。卫可孤趁机猛攻,贺拔父子率残兵巷战,终究寡不敌众,力竭被擒。

元彧大军行至五原,两镇早已陷落。

破六韩拔陵率精锐迎击,魏军大败,溃退而逃。

魏主接到西北叛乱的消息,立刻召集大臣商议。

朝堂上气氛凝重,每个人都眉头紧锁。

吏部尚书元修义站出来,拱手道:“陛下,叛军势大,必须派重臣坐镇恒朔,才能抵御贼寇!”

魏主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众臣,最终落在李崇身上。

李崇年事已高,见皇帝盯着自己,连忙上前推辞:“老臣年迈,恐难当此重任,请陛下另选贤才。”

魏主却摇头:“爱卿不必推辞,国家危难之际,非你不可!”

说罢,当即加封李崇为开府仪同三司,统领北讨大都督,并调遣抚军将军崔暹、镇军将军广阳王元渊等将领,悉数归他指挥。

李崇无奈,只得领命。

众将领陆续北上,准备迎战叛军。

此时的西北,早已乱成一锅粥。

拔陵叛乱的消息传开后,各地豪强纷纷响应。

敕勒酋长胡琛率先起兵,凉州将领于菩提、营州豪强就德舆等人也趁机作乱。

朔方、汾州一带的胡人更是四处劫掠,边境动荡不安。

各州刺史疲于奔命,派兵征剿,可叛军神出鬼没,始终无法彻底平定。

秦州刺史李彦性情暴虐,手下将士怨声载道。

一天夜里,部将薛珍带人冲进府衙,一刀砍死李彦,随即推举莫折大提为首领,号称“秦王”。

消息传开,南秦州百姓张长命、韩祖香、孙掩等人也按捺不住,杀了刺史崔游,举城投靠莫折大提。

大提趁势攻入高平,斩杀镇将赫连略和行台高元荣,势力迅速膨胀。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大提突然病死。

他的儿子莫折念生接过权柄,竟直接称帝,改年号为“天建”。

魏主大怒,立即任命雍州刺史元志为征西都督,率军讨伐莫折念生。

元志信心满满,带兵出征。

可没想到,念生的弟弟莫折天生骁勇善战,率军从陇山杀下,接连击败官军。

元志节节败退,最终只能退守岐州。

城下,天生冷笑一声,对部下道:“元志已是强弩之末,今日必破岐州!”

士兵们士气高涨,四面围攻。

元志拼死抵抗,可终究寡不敌众。

城破之时,他被乱军斩杀,岐州就此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