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昭业忧鸾谋篡位 贤王逝世朝纲颓

子良听说刘瓛这么有学问,就亲自去拜访他,态度特别诚恳。

两人一聊起来,就全是关于礼仪、学问的事儿,朝政方面提都没提。

刘瓛都四十多岁了,还没结婚。

他一直伺候祖母和母亲,把两位老人伺候得特别开心。

刘瓛母亲孔氏是个挺严厉的人。

有时候当着亲戚的面,就喊刘瓛的小名:“我家阿称啊,就是当代曾子。

“阿称”是刘瓛的小名,而曾子则是古代有名的大孝子。

后来,朝廷下了命令,让刘瓛娶王氏家的姑娘。

王氏姑娘有点调皮,她在墙上凿了个洞挂鞋子,结果土掉到了孔氏的床上。

孔氏一看就不高兴了。

刘瓛知道了,二话不说就把媳妇给休了。

这事儿在当时也挺轰动的。

刘瓛五十六岁那年,生病了,最后就没了。

子良听说后,特别难过。

于是他把自家的厨房搬到了刘瓛家,让刘瓛的学生刘绘、花缜他们帮忙,给刘瓛办了个素斋。

刘瓛,一辈子清高,学问也大。

后人给他立了块碑,追封谥号为“贞简先生”。

瓛的弟弟琎,也是个特别周正的人。

他和瓛住在一起。

有一天晚上,瓛隔着墙喊他过来聊天。

琎先从床上爬起来,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的,这才去应瓛的呼唤。

瓛好奇地问:“你咋这么慢呢?”

琎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刚才还没系好衣带呢,所以不能太快过来。”

还有一次,琎和好朋友孔澈一块儿坐船。

孔澈的眼睛老盯着岸上的一个女子看。

琎瞧见了,立马就挪到另一边去坐,再也不和孔澈挨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事儿传出去后,子良特别欣赏琎,就帮他在文惠太子那儿说好话。

文惠太子一听,就把琎召进东宫来,一遇到啥事儿就找他商量。

琎每次给太子写信,写完都得把草稿烧了,生怕留下啥把柄。

没过多久,琎就被任命为中兵兼记室参军。

可惜啊,他身子骨不争气,在任上就病倒了,最后还撒手人寰了。

竟陵王子良去世的时候,士人们都同声哀悼,唯独昭业皇帝反倒觉得挺欣慰。

因为他一直对子良存有戒心。

不过,面上他还是得做足功夫,褒奖追崇,丧葬补助也给得厚厚的,算是全了最后的礼数。

武陵王萧鞍和竟陵王子良,都是高帝、武帝之后出了名的贤子孙,

他们地位高,声望重,老百姓都盼着他们呢。

这一下子,俩顶梁柱都没了,齐朝朝廷里顿时就冷清了不少。

所有的军政大权,一股脑儿地都落到了萧鸾手里。

尽管昭业把庐陵王萧子卿提为卫将军,把鄱阳王萧锵提为骠骑将军,但他们还是无法跟萧鸾抗衡。

萧鸾呢,又加了官,成了中书监,还得了镇军大将军的称号,开府仪同三司,那权势是越来越大,心里的盘算也越来越多。

废立皇帝的风声,就这么悄悄地传到了昭业的耳朵里。

昭业心里不踏实。

他私下里问鄱阳王萧锵:“你知不知道萧鸾有啥别的打算?”

萧锵这人一向和顺谨慎,听了这话,立马回答:“萧鸾在宗室亲戚里,年纪最大,先帝又那么看重他,想必他不会有啥坏心思。

咱们这些年轻的,不懂事,朝廷现在靠的,也就萧鸾这一个人了。

陛下啊,您还是得诚心待他,别瞎猜疑!”

昭业听了,没说话,心里头却跟明镜似的。

过了几天,昭业又找中书令何胤商量。

何胤是何后的堂叔。

何后以前都叫他三父,让他在殿省当值。

昭业就跟何胤说,想除掉萧鸾,

何胤一听,吓得够呛,根本就不敢答应。

他劝昭业:“陛下啊,您还是得耐心等待时机,别急。”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