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簪子

农家喜宝 豆豆福福 3520 字 1个月前

今年的前十二甲要进宫参加殿试,李修与赵三郎都在其列。

参加殿试并不只是人们想的那样,穿着体面,打扮精美,进去面圣回答几个问题,便就能排了名次,选出状元。

实际上,就算是殿试,也离不得书面作答。

且殿试的监考官不仅仅是礼部的官员了,主监考官是皇上,副监考官则是各礼部官员。

寅时,天刚蒙蒙亮,大朝国宫门前排了一溜身穿儒服的贡生,远远看去像是一排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青萝卜。

李修赵三郎也在其列,只是两人相貌英俊,身姿挺拔,在一众萝卜中格外脱尘。

其他十人中有九人心里暗戳戳的咒骂:考试就考试,长得这么好做什么!!到时候面见龙颜,风头可不就被他们二人给抢了?时运不济啊!任谁见了这样的好颜色后,再看其他人都是丑陋与更难丑陋的区别。

有人不禁怜惜自己,自己空有才学,就单单差了俊逸的面貌,但是自己的才学可比相貌好看,他们是不会认输的!

“三哥,”李修轻轻的叫了恍惚的赵三郎,“可是身体不适?”

李修生性敏感,两人一下马车就察觉出了赵三郎的不适,他的肩膀一直在微微地抖动着。

赵三郎自打到了宫门前就有些紧张,一会儿想到要在皇上的眼皮底下作答,便手脚发冷,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我...我想喝口热水。”他道。

深秋萧瑟,赵三郎的儒服里头还多穿了一件加厚的中衣,但他却无端的觉得寒气丝丝缕缕的往身体里面钻。

李修闻言不再多问,他朝着马车那边点了个手势,一直朝这边张望的小厮便提着一堆东西过了来。

“少爷。”

“热水还有么?”

“备着呢!”小厮闻言,欢天喜地的从腰间拿了水壶,双手给递过去。

水壶上面带着盖子,底下有个专门的小盒子,类似于手炉,里面放了烧着的碳,故而茶水很久都不会冷却。

露寒霜重,水壶里面放了养生的姜茶水,供人驱寒暖身。

“三哥,来。”

赵三郎接过水杯,手微微颤抖,热气扑面而来,他感受到了一丝安全感。

他很久不曾有过这种感觉了,上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赵家从乡下搬到京城,自己从县城的青城书院转到京城的青城书院来的时候。

井底之蛙初见天际之广大,叫人惶恐,他需要时间,要赶紧适应才是。

赵三郎慢慢的小口喝着,茶色氤氲了他的神色,辛辣的姜茶顺着喉咙到了肚子里,让他僵硬的身体缓和了一些。

卯时一刻,宫门在晨雾中缓缓开启,朱红宫门轧轧开启的声响惊飞了檐角蹲守的灰鸽,赵三郎紧握着的手指节发白,随后又骤然松开。

身着官服的礼部官员从宫门里鱼贯而出,走在前面的是礼部侍郎崔明远,后面跟着司马文和。

除了李修,其他人在礼官出来的那一瞬间,呼吸一滞,气氛顿时紧张拘谨起来。

没人敢往宫门里面张望,赵三郎只堪堪瞄了一眼里面,只见华威鼎盛,气派非常,便低了头,向出来的礼官行礼。

李修排在第一,见到他表哥迎面走来,面色不变,行礼,上交文书,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做。

看的司马文和心里耐不住赞叹,他表弟果然是拿的上台面的。

崔明远心里就不太舒坦了,他有心想挑刺,却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李修学识涵养相貌都无可挑剔,不过...倒是可以挑拨一下李修与其他贡生的关系,这个念头一出崔明远就打消了,天家重地,处处都是皇上的眼睛,他不敢明目张胆地去做。

且看来日方长吧,他心想。他看了一眼司马文和,又朝着李修笑道:“果真是英雄出少年。”

既然阻碍不了他飞黄腾达,便提前先卖个好。

这样未来不管是拉拢还是使绊子都能轻松些。

等检查无误,便有礼官引着贡生们前去太和殿,太和殿在皇宫靠里,中途要穿过御花园。

崔明远一路上都在亲自给各贡生讲规矩,妙语连珠又不失亲切,极像了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辈。

又说到他自己就是寒门出身,引得不少寒门子对他印象极好。

就连赵三郎都想:崔侍郎真是个好人。

李修倒是神色淡淡,只礼貌的附和几句。

崔明远心里冷哼:不愧是世家子。

贡生的儒服是朝廷下发的,不是什么好料子,颜色也十分老派,胜在针脚细密,裁剪贴身。

今年御花园秋菊开得十分好,好看的金贵品种都被送去各受宠的妃子的宫里头了,剩下的品相次一等的便放在御花园里供主子们观赏。

花团锦簇中,一群高高矮矮的青萝卜穿过,叫人忍俊不禁。

“阿桃,那是谁?”昭阳坐在秋千上,任由身后的宫女轻轻地推她,慢慢悠悠的荡着。

宫女的眼神在赵三郎与李修之间来回看了几眼,小声开口道:“回殿下,这些都是今年参加殿试的贡生,具体的奴婢也不清楚,奴婢有亲戚在内务府当差,听奴婢亲戚说,”小宫女神神秘秘的道:“里面最俊的那个两个似乎还未成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哦?你倒是说说,哪两个最俊?”昭阳促狭的开口,把小宫女逗了个大红脸。

“殿下就知道取笑阿桃,阿桃不说了。”小宫女含羞带怯的嗔了昭阳一眼,她也不怕昭阳怪罪,用巧劲儿把公主推得更高了些。

嬉闹了一会儿后,昭阳望着远处那个挺拔的身影,若有所思。

......

朝阳初升,九重宫阙的琉璃瓦上浮着层金红雾气,檐角借了白霜的铜铃在风里轻晃,秋霜慢慢消融,露出铜铃原本古朴的底色来。

走到含元殿前崔明远驻足:";圣上口谕,着贡生于含元殿前候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