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贵给孩子拿了块红枣糕把玩,语气婉惜的说:“今个仲秋夜,倒是少了年北兄弟一起吃酒。”
贺年东放下茶碗,笑道:“锦记在县城火热得很,他小子怕是有得忙。”
相比城镇,县城聚集了更多有钱大户,锦记食坊的卤货零嘴凭空出世,自然引来花得起钱的食客追捧。
无论是铺子伙计,还是作坊的工人,从一开始的十多人拓展到三十多人,每天依旧忙得不可开交,铺子买卖火红得不行。
任谁都没有想到,锦记食坊铺不到一年的光景,便得到大批追捧的回头客。
尤其是作坊每天新鲜出炉的卤货,刚送到食坊铺子,很快就被排队的食客抢售一空。
贺年庚明面上从不参与锦记的买卖,只淡淡的低头吃茶或是与祝先生和梁掌柜交流几句。
午后的日头折射在院墙上,倒映着余晖,暖风吹过,偌大的院子里热闹而又温馨。
锦绣回眸迎视上贺年庚深邃又独属于她柔光的双眼,夫妻俩都不禁漾起一抹浅笑。
心底的富足莫过于此,——。
贺年庚嘴角噙笑,浅浅抿了口热茶,不经意看见隐哥儿将整块红枣糕往嘴里塞。
连忙取走小家伙嘴里的红枣糕,无奈瞥了眼没心没肺徐锦贵。
心道,隐哥儿能在他爹手底下活着,可真不容易!
徐锦贵和年东聊得忘乎所以然,全然不知道发生什么。
小罗氏知道锦绣爱吃漕记斋的冰糕,今天特地多买了些。
两家男人情同手足,锦绣和小罗氏自然也走得亲近。
“这些果子都是晌午那锅刚做出来的,趁现在还软和,婶子快尝尝。”小罗氏殷切的把点心,先移到两位老长辈面前。
张婆子笑眼弯弯,嗔道:“快坐下,年东家的最是有心。”
“瞧婶子说的什么话,咱做晚辈的就该孝敬您。”小罗氏嘴甜,一两句话讨得张婆子开心不已。
小罗氏心里清楚,当家男人在镇上铺子当差,不仅身份体面,每月有五两的月钱,连族里其他管事的长辈都盼得眼红。
蔡婆婆拎起一块桂花糕,就着热茶浅浅品尝。
王氏和小罗氏道:“晚上留在咱家吃酒赏月。”
小罗下意识看眼对桌的贺年东,道:“五嫂好意,便是家里长辈也准备了今晚赏月的吃食。”
仲秋节这日,甭管有钱没钱,家家户户都会往热闹的过。
小罗说着,移了份水晶冰糕到锦绣面前:“听说今天的冰糕是漕记斋老师傅亲手下的炉,镇上大户的管家排着队来买,大嫂你快尝尝。”
“快别同我客气,你也吃。”锦绣说着,先拿起一块给到身旁的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