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朝堂纷争难解难,折中之计定乾坤

孙权微微颔首,面色凝重。

他当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是心中的那份雄心壮志,却始终难以放下。

鲁肃敏锐地捕捉到了孙权的神色变化,继续说道:“因此,在下以为,可取折中之策。既不放弃北伐的希望,也不至于让百姓承受过重的负担。我们可以将备战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他顿了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第一阶段,休养生息,恢复民力**。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同时,整顿吏治,选贤任能,稳定社会秩序。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恢复江东的元气,为未来的战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鲁肃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孙权的耳中,仿佛一道道清泉,滋润着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第二阶段,暗中积蓄力量,训练精兵**。表面上,我们可以与曹操修好,以麻痹其警惕。暗地里,则要加紧操练水军,打造战船,囤积粮草。同时,还要广纳贤才,招募勇士,为未来的战争储备人才。”鲁肃继续说道,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江东水军横扫长江的壮观景象。

孙权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

鲁肃的计划,既考虑了现实的困难,又兼顾了未来的发展,可谓是面面俱到。

“**第三阶段,等待时机,一举北伐**。我们需要密切关注中原的局势变化,一旦曹操露出破绽,或者内部发生动乱,我们便可抓住机会,倾尽全力,一举北伐,夺取中原。”鲁肃的声音充满了激情,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孙权听完鲁肃的详细计划,心中豁然开朗。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子敬,你之所言,深得我心。如此,便按你所说,分阶段实施备战计划。”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鲁肃,语气坚定地说道:“只是,这三个阶段的具体细节,还需要仔细斟酌。子敬,你可愿助我一臂之力,共同完善这份计划?”

鲁肃闻言,激动地单膝跪地,拱手道:“主公信任,鲁肃万死不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权连忙上前扶起鲁肃

孙权缓缓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支狼毫笔,蘸饱浓墨,在洁白的宣纸上写下了几个大字。

写完,他放下笔,端详着纸上的字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神秘的笑容,轻声说道:“子敬,你说……这第一步,该从何处开始呢?”

晨曦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孙权的龙袍上,金线绣成的龙纹熠熠生辉。

他端坐于高台之上,目光如炬,俯视着下方济济一堂的文武百官。

大殿内鸦雀无声,气氛庄严肃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诸位卿家,”孙权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大殿内回荡,“昨日之事,朕已深思熟虑。如今江东初定,百废待兴,不宜轻启战端。然北伐之志,不可轻弃。故而,朕决定采取折中之策,以保江东基业,以图未来大计!”

孙权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文臣武将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鲁肃听令!”孙权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鲁肃应声出列,躬身行礼:“臣在!”

“朕命你为使,前往荆州,与刘备集团修好,共抗曹操,稳固联盟!”孙权的声音掷地有声,不容置疑。

“臣领旨!定不负主公重托!”鲁肃的声音铿锵有力,他明白,此行责任重大,关系到江东的未来。

孙权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了另一位大臣:“张昭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