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省、浙省虽有个“苏湖熟,天下足”的名望,田税也是真的重。莫大成是佃户,给地主打工之外,绸商给他们在家里摆了台织机,莫大成让妻子专心织绸。
**绸商们的说法,到大机户家织绸做雇工,有八分银子一日的工钱。如果在家里织绸,生丝由绸商提供。自家有织机最好,没有织机绸商也可以提供。
自家有织机的,每匹绸十丈,人工按照一匹绸一两八钱银子算。
自家没有织机的人家,绸商画的饼也香甜。每半月绸商来收一匹绸,工钱另算。满勤织布满三年后,这织机就能归租户所有了。
莫陈氏心里盘算:隔壁的隔壁阿珍十三日织一匹,又隔壁的小妹十二日就可织一匹……
农户自然也有农户的智慧。那就在家织,自己能行!一天织布七八尺,也成织布小能手。三年后还能得到一台织机呢!以后再织布,就算自家有织机的,还能按一匹一两八钱银算工钱。可比当家的给地主做佃户多赚好多钱。
莫大成的儿子们从小跟在父亲屁股后面学种田的本事。春夏秋冬的连轴忙育种、插秧、除草、拾穗、种豆、间油菜。女儿们打小也跟着母亲洗衣、做饭、络丝、做手工活那些缝补之类。和江南的小户人家别无二致。
穷是原罪。勤劳俭朴美德是家徒四壁的人家充分必要条件。有什么可说的呢?大家有力一起使,有气一起出,吃饱穿暖就很幸福了,小富即安。
莫家大女儿大姐已经远嫁去周镇的一户人家。一年都没回来一趟。大儿子和二姐是双生子,今年也满十七岁到了定亲年纪。家里穷,莫大成差那么一点点就被媒人说动要给儿子定亲,让二姐去换亲。好在莫大成和自己妻子平日过日子有商量,这门破亲被莫陈氏一口拒绝。
自己的女儿宝贝的眼珠子似的,家里穷不代表没志气。换亲?换什么亲!让二姐帮母亲织绸,两个人日夜轮班。第一年看看能攒多少银子。第二年做熟了,再问绸商要一台织机,母女三个一起挣家当。一年攒够了钱置办家当替大儿子寻门亲事。大不了让二姐晚一年相看,找家好人家再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莫大成听了觉得有理,一来女儿嫁了就不能帮家里,一来嫁女不是寻仇,女儿也是自己的骨肉,过得不好可也心疼。那就,蹉跎一年时间也罢,仔细找个好的。总不能眼看她随便嫁人去婆家受苦!
媒人兴高采烈上门,被莫陈氏给轰走了。媒婆子大嗓门喊得四邻都出来看。莫陈氏为了女儿忍不住也撒泼骂街。脸皮要来干嘛?!肖想我家二姐,走路被驴踢,乘船翻锅盖,吃鱼刺扎腮,拉屎掉粪坑!
莫大成慌张的一把捂住莫陈氏的嘴,把她扯进屋子关上门。二姐满脸通红,不知道是责怪还是赞许,眼睛湿漉漉的看着自己亲妈。莫陈氏骂她:弗认得倷姆妈!啥宁啥辰光骗去阿弗晓得!
二姐上来抱住莫陈氏。莫大成说了句:骂就骂了。要不是看她是个老太婆,给她吃一铁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