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动员兵第948师的行军纵队,在中亚草原的苍茫天地间缓缓推进,钢铁履带碾过枯黄的草甸,留下两道深邃的辙痕,与远处天际线连成一片。
“报告师长!战熊紧急传回情报——我军预定目的地,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原驻扎的罗刹军已全员撤离,整座城镇目前处于不设防状态!”
一名通讯兵,额头上带着细密的汗珠,一路小跑至师长的指挥车前,抬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语气急促却清晰地汇报道。
师长正倚在指挥车的车门旁,手中握着一支望远镜,眺望着远方连绵的丘陵。闻言,他缓缓放下望远镜,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
“哼,罗刹人倒是识时务。”
他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又有几分意料之中的平静,
“他们心里清楚,以目前的兵力,根本挡不住我华夏大军,主动撤离,反倒能保住一些颜面,也省得我们浪费弹药。”
说罢,师长直起身,身上的将军服在风中猎猎作响,语气陡然变得果决而威严:
“传我命令!全军即刻加快行军速度,全速向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开进!务必在日落之前完成对城镇的占领,接管所有政府办公机构、战略据点以及粮仓、医院等关键设施!告诉弟兄们,保持纪律,秋毫无犯!”
“是!师长!”
通讯兵高声领命,转身快步跑向通讯车,将命令通过加密频道迅速传达至全军各部。
948师师长不敢有丝毫怠慢,即刻调整行军部署——原本负责侧翼警戒的部队收缩防线,与主力纵队保持更近的距离;
后勤补给车队加快速度,跟上大部队的节奏;
前锋部队则派出更多侦查兵,探查前方道路是否有埋伏。随着命令的下达,原本略显拖沓的队伍瞬间焕发出生机,钢铁洪流般朝着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疾驰而去。
沿途再无滋扰者的身影,也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当夕阳的余晖为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的尖顶房屋镀上一层金色时,948师的先头部队已抵达城镇入口。
城门大开,街道上看不到一名罗刹士兵,只有一些留守的罗刹文职人员和当地居民,聚集在街边,眼神中充满了惶恐与不安。
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被罗刹人占领多年,镇上的罗刹族民众占了总人口的三成有余。
他们早已听闻战争的残酷,更对华夏军的到来充满了恐惧——在他们的认知里,征服者往往会对被占领地的民众展开报复,驱逐、屠杀都是常有的事。因此,当华夏动员兵迈着整齐的步伐,端着步枪进入城镇时,沿街的罗刹民众无不面色惨白,老人紧紧将孩子搂在怀里,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成年人则攥紧了拳头,身体微微颤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然而,预想中的暴力与掠夺并未发生。
华夏动员兵严格恪守军纪,全程保持着高度的克制与专业素养。
士兵们按照预定部署,有条不紊地接管了镇政府、警察局、邮局、粮仓等关键机构,对武器库、弹药库等敏感地点进行封锁看管。
街道上,巡逻的士兵两两一组,步伐沉稳,目光锐利,却从未对民众有过任何过激行为。
有胆大的罗刹民众试探着上前,向巡逻士兵询问自家的财产是否会被没收,家人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士兵们耐心地用生硬的罗刹语解释道:
“华夏军保护所有守法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只要你们遵守秩序,正常生活即可。”
为了打消民众的顾虑,部队还主动拿出部分携带的压缩饼干和饮用水,分发给那些看起来生活困难的家庭;
工程兵则迅速投入工作,修缮被罗刹军撤离时损坏的道路和公共设施。
起初,罗刹民众仍心存戒备,白天紧闭家门,夜晚更是不敢点灯。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华夏士兵不仅没有任何扰民行为,反而在努力恢复城镇的正常秩序——商店重新开门营业,甚至连镇上的集市都渐渐热闹了起来。
渐渐地,恐慌情绪消散了,罗刹民众开始放下戒备,主动与华夏士兵交流,有的还为士兵们指引道路,提供当地的民情信息。
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这座经历了政权更迭的小镇,在短短两天内便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在赵国强的统一部署下,华夏军第11军111师正沿着另一条路线,朝着赛梅伊方向疾驰。
这支部队同样装备精良,士气高昂,肩负着与948师形成掎角之势,稳固华夏军在中亚地区控制权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