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48师成功占领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的捷报通过加密频道传来时,111师也顺利抵达了赛梅伊城外。
与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的情况几乎如出一辙,赛梅伊的罗刹守军早已撤离,整座城市空空荡荡,只留下一些来不及带走的物资和废弃的军事设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细心的侦查兵很快发现,赛梅伊的罗刹军在撤离前,显然做了更阴险的布置——他们在城市的主要街道、桥梁以及政府大楼的地下室里,埋下了大量的炸药和饵雷,试图在华夏军进驻时造成人员伤亡。
好在111师的士兵经验丰富,配备了先进的排爆设备,排爆小组迅速投入工作,逐一排查隐患。经过整整一夜的努力,所有炸药和饵雷被成功拆除,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这些罗刹人,真是阴魂不散,撤退了都不忘搞些小动作。”
111师师长看着被拆除的炸药,语气中满是鄙夷,
“不过,这点伎俩,还难不倒我们。”
随后,他下令部队进驻赛梅伊,按照与948师相同的标准,接管城市管理,安抚当地民众。
没有经历预想中的惨烈战斗,也没有遭遇难以解决的阻碍,第11军111师顺利完成了对赛梅伊的接管。
至此,华夏军在中亚地区的两个战略要点均已稳固,形成了南北呼应的态势,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国强正率领着麾下的核心主力部队,被曼哈亲王的部落联军围困在乌恰拉尔一带的草原上。
这片草原水草丰美,地势平坦开阔,是天然的牧场,却也成了双方对峙的绝佳战场。
时间一晃便是五天,这五天里,曼哈亲王的联军始终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仿佛在耐心等待着什么。
但他们的包围圈却在日复一日地悄然缩小——从最初的五十公里,逐步压缩到三十公里、二十公里,如今已不足十公里。
联军的篝火在夜色中连成一片,如同一条巨大的火龙,将赵国强的部队牢牢困在中央。
更让局势严峻的是,周边那些听到风声的大小部落,纷纷派出援兵加入曼哈亲王的阵营。
这些部落有的是畏惧曼哈亲王的势力,不敢违抗其命令;
有的则是觊觎战后的利益,想趁机分一杯羹。一时间,包围赵国强的联军规模急剧膨胀,兵力越来越多。
“尊敬的指挥官大人,根据红警系统的精准统计,我军目前剩余的口粮,仅够维持三天的消耗量。”
红三作为警卫旅的主官,每天都会准时来到赵国强的指挥帐篷汇报后勤状况。
他身着一身黑色的制服,神情严肃,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在红警系统的设定中,口粮仅够三日之需,已属于濒临断粮的危急状态,一旦物资耗尽,部队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赵国强正俯身凝视着铺在地面上的大型草原地图,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标注着双方的兵力部署、水源位置以及地形特点。
闻言,他并未立刻回应红三关于口粮的问题,反而缓缓抬起头,眼神锐利如鹰,沉声问道:
“红三,战熊传回的最新侦查情报怎么样?周边部落的动向如何?联军的总兵力现在有多少?”
其实,关于口粮紧缺的问题,赵国强早已心知肚明,也在暗中盘算对策。
他此次被围,看似陷入被动,实则早有预谋。
他深知曼哈亲王麾下的部落联军以骑兵为主,机动性极强,若是贸然突围,对方必然会在广阔的草原上对其展开无休止的追击。
那样一来,不仅无法彻底解决这股隐患,还会让部队陷入疲于奔命的困境,得不偿失。
这几天,他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将曼哈亲王的所有兵力牢牢牵制在这里,然后寻找一个绝佳的时机,将其彻底歼灭,一劳永逸地解决草原上的威胁。
红三立刻拿出一份折叠的情报简报,递到赵国强面前,汇报道:
“指挥官大人,战熊小队的近百只侦查单元,正围绕着敌方营地进行24小时不间断侦查,传回的情报显示,周边又有十几个大小部落派出了援军,总兵力新增约4万余人。目前,敌方联军的总兵力已达到我军的6倍有余,保守估计在12万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