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贼心不死

就在此时,财政部长田立才站了出来,他手中握着一本摊开的账簿,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项开支明细。

“高统帅,臣有不同看法。普查工作固然重要,但不必急于一时,更不必单独抽调人力物力。臣建议,将人口普查纳入警察部门的日常工作范畴——首先,我们需将警察力量普及到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小镇,甚至相邻的村落之间,都应设立小型警察所。平日里,警察负责处理地方治安事件,一旦有案件发生,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闲暇之时,便可挨家挨户开展人口登记与信息核实。如此一来,既省去了单独组织普查的开销,又能让警察尽快熟悉辖区情况,一举两得。”

他的话条理清晰,既回应了李发对财政的担忧,又完善了L的提议,将“清查”与“警察部署”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更具可行性的方案。

御座上的赵国强尚未开口,一直沉默的李三却忽然睁开眼,目光转向田立才,缓缓点了点头——虽未说话,却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赵国强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心中暗暗赞许

:田立才的提议,不仅拓宽了警察部门的职能范围,更细化了基层部署,恰好解决了前朝“衙门远在县城,百姓办事难”的弊病。清朝时,县级以下几乎无正式政府机构,百姓若要告状或办理手续,需翻山越岭赶往县城,耗时费力不说,还容易滋生地方豪强欺压百姓的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今将警察所设立到乡镇级别,既能让百姓遇事有处可寻,也能让政府的管控力真正渗透到基层,实乃长远之计。

可李发却依旧坚持己见,他对着赵国强躬身道:

“最高统帅,臣并非反对设立警察所,只是反对将其铺设到乡镇级别。若每一个乡镇都设警察所,需新建房屋作为办公场所,需为警察配备制服、器械,还需按月发放俸禄——这笔开销累积起来,堪称天文数字。如今我朝尚未建立完善的财政体系,国库储备有限,根本无力支撑如此庞大的支出。”

“李部长此言差矣!”

田立才当即反驳,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要想让百姓真正认同新政,就得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若我们的官员始终待在县城、待在京都,如何能听到百姓的真实声音?如何能知晓他们的难处?难道要重蹈满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覆辙,对基层情况一无所知吗?将警察所设到乡镇,看似花钱,实则是在为新政扎根——百姓见遇事有人管、诉求有人听,自然会拥护我们,这难道不是最珍贵的‘财富’?”

两人一个着眼于当下财政现实,一个看重长远治理根基,各有各的道理,一时争执不下。殿中众人或偏向李发,或认同田立才,讨论声渐渐大了起来,却无一人敢在赵国强面前失态。

赵国强坐在御座上,听着两人的争辩,嘴角反而勾起一抹笑意。他最乐见的,便是这样的场面——若众人皆唯唯诺诺,不敢发表不同意见,新政推行只会陷入“一言堂”的僵局;唯有这般各抒己见,才能在争论中找到最贴合实际的方案。待殿中的讨论声稍歇,他才缓缓开口:

“李部长所言,是顾虑当下财政;田部长所言,是着眼长远治理,二者皆有道理,无需再争。”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众人,语气坚定

:“检验一个制度好不好,最好的办法便是实践。我决定,先在北河省试点——将乡镇级别的警务部门全部铺设开来,试运行一年。

若试点期间,基层治安明显改善,百姓满意度提升,证明此制度可行,便在全国推广;若发现弊端过多,财政压力超出承受范围,便及时调整甚至取消。如此一来,即便出错,也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至于影响全国大局。”